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為進一步發揮“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對存量空間盤活優化的引領統籌作用,日前,自然資源部組織制定并審議通過了《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明確存量空間盤活優化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確定了不同層級的規劃編制內容,構建了分層編制、動態維護的機制,填補了存量空間如何編制規劃的技術標準空白,使國土空間規劃更好地適應存量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需要。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謝海霞介紹,為了更好盤活存量,發揮存量空間價值,自然資源部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率”的總體要求,不斷創新國土空間規劃政策機制,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為統籌優化各類增量資源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盤活優化城市存量空間資源提供了重要支撐。
謝海霞認為,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是對城市存量空間持續開展的完善功能結構、優化空間布局、提升空間品質、激發經濟社會活力、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建設和治理活動,重點包含了閑置土地處置、低效用地再開發、建設用地綜合整治、舊城鎮改造、舊廠房改造、舊村改造、歷史文化保護與活化利用等多種實踐。未來,存量空間盤活優化將進一步從城市范圍拓展至國土空間全域范圍,特別將結合正在推進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統籌城鄉各類空間資源,激活空間潛能,集成政策資源,促進多元價值再生。
“各地近年來開展的存量空間盤活優化實踐越來越深刻地反映出城市內部存量空間的盤活優化,本質上是城市空間、權力與利益的再分配。”謝海霞說,較以往的大規模增量擴張更具有權利關系復雜、空間環境多樣和實施主體多元的新特征,這不僅是空間利用形式的改變,更是經濟社會結構的重構。
謝海霞表示,為保障存量空間盤活優化有效進行,規劃編制和實施的過程將更為綜合復雜,單一的專項規劃難以應對,需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整體協同轉型。《指南》的核心內容在于將城市存量空間的盤活優化和高效利用活動貫穿于國土空間規劃“五級三類”全過程,強化了規劃目標分層有效傳導機制,創新了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分層編制和動態編制機制。
“當城市步入存量時代,《指南》就是我們手中的‘轉型羅盤’。承載著讓老舊空間重獲新生、讓城市文明永續傳承的使命。”謝海霞介紹,從各地的實踐看,存量空間盤活優化往往具有“一案一策”的特點,需要適應具體空間利用的條件因地制宜地制訂方案,并在實施中持續優化。《指南》的作用不僅在于明確做什么和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明確了解決問題的目標、原則和路徑,為各地開展與存量空間盤活優化相關的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活動提供實踐創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