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有資產質量更優“家底”更厚
“十四五”以來,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不到70萬億元增至超90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9萬億元增至2.6萬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7.3%和8.3%,國有資本回報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持續改善……9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介紹,“十四五”以來,在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國有資產的質量更優了、“家底”更厚了。
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這5年,是國資央企功能提檔、價值躍升、戰略支撐作用更好發揮的5年,是發展提質、改革增效、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塑造的5年,是黨建引領、監管護航、企業面貌為之一新的5年。”張玉卓介紹,“十四五”時期,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營質效保持穩中向好。質量效率顯著提升,營業收入利潤率從6.2%提升到6.7%,全員勞動生產率每人每年從59.4萬元增至81.7萬元。
“穩”的基礎不斷夯實。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說,一方面是保值增值穩,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權益從14.2萬億元增至18.3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6.5%。另一方面是經營效益穩,“十四五”期間,中央企業創造的增加值、利潤總額,預計比“十三五”期間分別增長40%、50%,全員勞動生產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持續改善。
“進”的態勢持續鞏固。首先,有效投資進一步擴大。2021年至2024年,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9萬億元,年均增速達6.3%;去年四季度以來,以市場化方式發行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擬發行總規模達到5000億元。其次,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批“硬科技”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長江電力、中航成飛等標志性重組項目順利實施,投資者回報水平持續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萬億元。
“好”的作用有效發揮。中央企業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提供更好支撐。“比如,在基礎產品供應方面,中央企業承擔約80%的原油、70%的天然氣、60%的電力供應,在能源保供、糧食保障、物流運輸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袁野說,在產業協同帶動方面,近年來,中央企業平均每年采購量超15萬億元,直接拉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約200萬戶,間接輻射上下游企業近700萬戶;通過擴大項目合作、及時支付賬款、減免房租費用等方式,努力為上下游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
中央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之一,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沃土結出了累累碩果。張玉卓說,“十四五”期間,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工業軟件等領域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克,嫦娥六號、夢想號、奮斗者號等一批“大國重器”捷報頻傳,C919大型客機、國產大型郵輪持續擦亮“中國制造”名片。
“十四五”以來,國資央企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重要成效。張玉卓介紹,成果可從“強”“高”“優”3個方面概括。
創新實力明顯增強。從研發投入看,中央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6.5%,已連續3年每年投入超1萬億元,2024年達1.1萬億元。從科研平臺看,累計建設國家級研發平臺474個,打造國家技術創新中心8個。從科技人才看,中央企業擁有研發人員144萬、兩院院士219名。
創新效能不斷提高。國資央企緊緊圍繞重大戰略需求,構建“融入國家總體部署、組織央企合力攻堅、推動企業主動突破”三層聯動攻關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比如,加快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在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領域累計布局策源地97個;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聚焦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方向,與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企民企共同開展研發攻關;主導產學研融通創新,牽頭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479家,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5萬個。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國資央企倡導“緊密協同、上下貫通”,努力營造有利于企業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一方面,不斷強化“激勵賦能”,在出資人支持政策上,堅持“頂格、管用、解渴”,對重大科技成果實施考核加分。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松綁減負”,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自主權,健全盡職合規免責機制。
深化改革展現新氣象
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中央企業緊緊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改革,目前總體進度符合預期。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李鎮介紹,在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方面。比如,通過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調存量和優增量并舉,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二是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方面。持續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國有企業基本實現黨委(黨組)前置研究事項清單的動態優化,董事會建設進一步加快,企業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著力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走深走實,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得到嚴格落實,中央企業管理人員與業績掛鉤的浮動工資占比超過60%。
三是統籌“放得活”和“管得住”方面。全面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先后出臺26個具有針對性的行業考核實施方案,今年對中央企業考核的個性化指標占比超76%,政策供給的精準性、科學性進一步增強。
下一步,國資央企將對照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明確任務,一項一項攻堅。張玉卓表示,“我們很有信心到今年年底前高質量完成主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