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9月19日電 (記者 劉相琳)記者19日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重慶市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9910.2億元,同比增長6.1%,高于全國平均0.6個百分點。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楊帆在發布會上表示,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重慶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重點工業場景應用為牽引,突出“四側”協同促進“四鏈”融合,創新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助力“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
目前,重慶產業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覆蓋西部10省市,標識解析量超426億,接入企業4萬家,培育中冶賽迪、忽米網、廣域銘島等3個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系統推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梯次建設,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1231個、智能工廠211個、未來工廠10個。同時,推動建成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2個,數量位居西部第一。強化AI賦能新型工業化,集中發布30個工業智能體,覆蓋了制造業“研產供銷服”全流程環節,推動制造業企業“降本提質增效”。
在數字產業競爭力方面,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提質向新,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產量58.6萬輛,同比增長26.8%,主流乘用車實現L2級及以上輔助駕駛系統全面前裝。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持續升級,筆記本電腦產量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推動筆電與手機品牌商導入更多AI產品。今年1至7月,重慶AI電腦產量405.7萬臺,滲透率達12.8%。深入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全市新增從業人員26.3萬人、軟信企業1.72萬家,盤活閑置樓宇375萬平方米,累計培育國家重點軟件企業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軟件企業27家。今年1至7月,重慶軟信產業實現主營業務2690.1億元,同比增長19.4%,排名全國第八,已成功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楊帆表示,下一步,重慶將繼續依托數字重慶建設打造的堅實數字底座、超大城市治理提供的豐富場景和扎實的制造業基礎,緊扣“育產業、建生態、抓創新、促融合”發展主線,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助力提升制造業全鏈條、全場景智能化水平,繼續擦亮重慶制造業“金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