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賈書章)今年50歲的桑福祿,是山陽縣高壩店鎮寺溝村的護林員,他28年如一日,堅守在家鄉的這片大山溝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山大王”。
4月21日,我從縣城乘坐開往高壩店鎮的公交車,從寺溝口下車,進溝步行十多里山路,沿途看到,溝溝岔岔的山坡地,到處都是核桃林、板栗林。
當我在桑福祿家屋后的山坡上見到老桑時,他正在嫁接果樹,他一邊干活,一邊和我聊起了他當“山大王”的經歷。
上世紀80年代初,桑福祿高中畢業后在山溝里辦過面粉加工廠,后帶著妻子到廣州辦了幾年飯店。1984年秋季,他在回家看望老人時,沿途看到人家外地核桃林和板栗林一片接著一片,直看得他眼花繚亂?;氐郊依?,聽到父親說他家溝垴對窩子坪原來的集體林場坡地都荒蕪了,原有的一點松樹和雜木也被人砍伐一空,桑福祿聽了心里十分難受,他是山里娃,從小在山里長大,對家鄉的大山有著很深的感情。經過認真考慮,他決定不去廣州開飯店了,就安下心來在家照顧老人,上山植樹造林,依靠建經濟林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當時,村里人都對他放棄輕松錢不掙,回山里當“山大王”表示不解,甚至有人還說他腦子有問題。桑福祿的父親鼓勵兒子:“我娃的想法對著哩!不管別人說什么,你只要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他的妻子很理解丈夫,同他一起上山挖坑栽樹。有了家人的支持,桑福祿干勁更大了。
1985年春季,桑福祿在高壩店鎮黨委政府和村干部的支持下,承包了村集體林場520畝坡平地和周圍1580畝荒山。他把在外開飯店做生意掙的10多萬元積蓄拿出來,鎮上扶持3萬元,從親友處借2萬元,又從信用社貸款3萬元請來當地人投工開挖條田,育油松苗50畝。他從縣林業局買回核桃板、栗樹苗栽植嫁接。為了掌握核桃、板栗嫁接技術,桑福祿買來果樹嫁接技術書,一邊自學,一邊實驗,并虛心向縣里和市上的嫁接技術專家學習,通過努力他不但學會了嫁接技術,還成了遠近聞名的嫁接能手,經他嫁接的樹成活率幾乎100%。短短5年,他發展核桃、板栗690畝,栽植油松500畝。到1995年秋季,他的園子所產核桃、板栗除去成本還清外債,凈掙了2.5萬元,并逐年增長。到2000年年收入13萬元。有了錢,桑福祿將自己家里的房子蓋了起來,硬化了院子,村里人再也沒有人笑話他了,都稱他是好樣的。
桑福祿富了不忘幫襯鄉親們,他為菜子溝貧困戶王仁有捐贈2600元,并幫他貸款3.5萬元,建起核桃、板栗園550畝,年收入達2.8萬元,幫助他走上了富裕路。在他的帶動下,溝里40余戶鄉鄰發展經濟林480畝,都增加了收入。桑福祿說:“事實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這幾十年來也吃了不少苦,但有付出就有回報,只要看一看咱這里的滿眼青山,我就覺得自己的“山字經”是念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