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治軍)商南縣進一步采取措施,多層面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少數群眾可能面臨的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商南縣認真開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狀況摸排,由各鎮辦對轄區內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社會散居孤兒、困境兒童等民政兜底保障對象進行全面排查。根據排查掌握的情況,對受疫情影響收入下降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符合低保、特困供養、孤兒或臨時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保障范圍。督促鎮辦將縣級部門發放的低保金、特困供養金、孤兒基本生活費、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同步,著力保障特殊困難人員基本照料服務。縣上要求承擔隔離收治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任務的機構和工作人員,須主動向上述人員了解由其負責監護或照料對象的情況,對由被隔離人員監護或照料的對象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特別是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須及時通知所在村(社區)上門探視,安排人員或機構提供監護或照料。各鎮辦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對居家隔離的孤寡老人、社會散居孤兒、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人員,保持經常聯系,加強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幫助。
商南縣還積極保障外來人員的基本生活。對暫時滯留人員,在住宿、飲食等方面面臨困難的,鎮辦及時提供住宿、飲食等幫扶;對受疫情影響、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外來務工人員,要求縣民政部門、鎮辦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此外,努力提升救助服務水平。設立公布社會救助求助熱線,完善求助信息接收、處置、轉接、反饋流程,確保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制度,通過臨時救助做到凡困必幫、有難必救。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推行社會救助線上辦理,簡化流程,加快辦理速度,方便群眾及時受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