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書章
一個農家女,為了讓鄉親有工作、有收入,她拿出所有積蓄,并四處籌措資金,積極開展婦女技能培訓、創辦社區工廠,讓無業姐妹有了工作,也有了穩定收入。她就是洛南縣巾幗創業帶頭人、創業標兵劉芳芹。
今年56歲的劉芳芹是洛南縣景村鎮車塬村人。小時候,由于家里窮,拿不出學費,她勉強上了兩年小學,后來就輟學回家務農。1988年,劉芳芹和丈夫一起到廣東做生意。由于他們肯吃苦、講誠信,錢袋子逐漸鼓起來。富裕起來的劉芳芹想到家鄉仍然有一些人很貧困,就想帶著大家一起致富。不久,她回到家鄉帶了一批鄉親去廣州打拼,使大家的收入穩定可觀。
2008年,劉芳芹的丈夫因病去世,但因給丈夫看病花去家里存款后又外欠債務26萬元。最困難的時候,劉芳芹連一個月600元的房租也交不起,經常徹夜難眠。2013年,劉芳芹回到洛南,從朋友處借來2萬元加盟一婚介機構,后來越做越好,生意最好的時候,她一年收入六七萬元。
2014年,劉芳芹開始接觸職業技能培訓,她后來成立了秦嫂家政保潔公司,陸續培訓了2000多人到西安、上海等地就業,收入穩定。在就業培訓上,劉芳芹采取靈活就業的方式,變單項為雙向。經過培訓后,她及時安排有外出意向的人員外出就業,讓愿意留在當地的就安置在保潔公司工作。在縣人社局的支持下,她還注冊創辦手工藝協會,帶動村民從事手工藝刺繡。目前,她的手工藝協會有固定會員60多人。這些會員從協會領料回村分發給留守婦女做刺繡,隨后由協會統一回收刺繡產品。目前,她發展零散會員180多人,帶動1000多名村民靈活就業、增加收入。
劉芳芹堅持搞家政培訓的同時,又注冊成立了陜西秦大姐愛心家紡廠,廠址設在景村鎮移民安置小區,該小區有移民戶搬遷戶193戶。社區工廠建在小區,方便了移民安置戶就近就業。目前,有75名婦女經過就業中心培訓,現有73人在家紡廠上班,這73人中有貧困戶村民43人、殘疾人13人。2019年,劉芳芹經過考察,在洛南縣巡檢鎮建了一個社區工廠分廠,安置46名村民就近就業。她又發起成立陜西喜春來燈籠工藝廠,生產傳統工藝燈籠,市場銷售看好,目前已安置230人就業。
劉芳芹通過家政技能培訓,創辦社區工廠,形成了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她采取訂單培訓模式,讓村民在培訓后就有就業去向,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她采取“技能培訓+社區工廠+貧困勞動力就業”模式,讓貧困勞動力直接就業;采用“技能培訓+中介機構+貧困勞動力”的模式,讓培訓對象可選擇在外地和當地就業。多年來,劉芳芹累計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先后培訓技能人才3500多人,累計實現就業3200人,讓他們人均年增加收入5萬元左右。
劉芳芹表示,今后她打算把手腳麻利的殘疾人吸納進來,免費為他們進行培訓,帶動更多人就業,并為培訓人員提供免費午餐,爭取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