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商南縣趙川鎮最美的地方,這里飄滿清逸的果香,這里是縣交通運輸局包扶的村莊。
趙川鎮老府灣村坐落在滾滾的滔河下游,距鎮政府8公里,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532戶,1860人,現有耕地面積5237余畝,貧困戶167戶,貧困人口601人,2014年,人均純收入4800元。自雙包雙促工作開展以來,縣交通局積極為包扶村跑項目、爭資金,全力為包扶村辦實事,解難題。截至目前,縣交通運輸局積極協調縣財政、農工部、水保、國土、扶貧、電力等部門的大力支持,爭取各項資金100余萬元,爭取投入物資近50余萬元,目前已到位20萬元,組織職工捐款1.45萬元,老府灣村的基礎設施、環境面貌、農民增收取得了顯著成效。
春華秋實,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都與縣交通運輸局的“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作密不可分。在包扶初期,縣交通運輸局就成立了包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三年包扶實施方案》,多次進村入戶進行摸排,經過認真篩選最終確定18戶、67人為包扶對象。
縣交通運輸局一班人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包扶戶促膝長談,結合貧困戶家庭實際制訂脫貧計劃。走進這些貧困戶的家里,墻上掛著的干部包戶明白卡分外醒目,村民們告訴筆者,自從有了明白卡,看著上面的致富路徑,心里頭有了盼頭,干活有勁兒多了。翻開包扶記實手冊,家里有幾口人、靠什么收入、因什么貧困、致富門路、聯系電話、照片一應俱全,做到了按戶施策、精準扶貧。“包扶我家的干部光今年半年就來了七次,現場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和問題,實在是太感激了。”村民如是說,像這樣的情況,包扶戶們都會遇上,縣交通運輸局要求副職及分管領導和一般干部全年不少于十二次進村開展面對面幫扶困難戶活動,積極為幫扶對象解決項目、資金、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困難,確保在今后兩年內使幫扶對象真正脫貧。
老話常說“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村子的脈絡,是聯系四通八達的紐帶,縣交通運輸局充分考慮到路的重要性,協助支持老府灣村修通老府灣至流水組村水泥路3.5公里,修建通廟溝組水泥路500米,打通黃龍臺沙石路800米,拓寬該村主干線通村水泥路4.5公里,同時為該村爭取水泥路完善工程9公里項目資金。
村容村貌基礎設施的改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切身感受,針對老府灣村實際,縣交通運輸局從困難問題出發,從改善村莊環境著手,采取包扶單位擠一點、向部門爭取一點、群眾自己投一點“三個一點”的辦法多方籌資,實施了村莊道路建設、危房改造、環境整治及村莊改造等工程。包扶工作開展一年多來,縣交通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老府灣村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建成村級文化廣場3000平方米,廣場硬化、亮化、綠化工程和樓牌1座、公廁1座、安裝太陽能路燈36盞、房屋涂白95戶、實施村莊道路綠化2.5公里,完成老府灣村及移民小區安全人飲工程和村莊水工程。如今,老府灣村的百姓們晚上跳舞有去處,走路有亮處,就連上廁所都不用擔心了,處處是文明、和諧的新風。
一個地方要發展經濟,就需要項目帶動,推動發展。老府灣村屬傳統的土石山區,加之四季分明自然資源優勢,傳統產業項目在這里鱗次櫛比地發展:農家樂新開張4戶;建成中藥材連翹基地3400畝;新增養羊4戶300只;建成了年產2萬斤包谷酒作坊一座……積極幫助了村上和群眾謀劃確定脫貧致富項目。“火車跑得快還需車頭帶”,老府灣村通過能人帶動和基地發展,大力實施“基地帶農戶聯市場”的經營模式,縣交通運輸局積極扶持該村三川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光今年就新增養雞5萬只,引進良種魚3萬尾,依托滔河豐富的水資源和濕地條件,完成了23畝蓮魚共養池和休閑垂釣園建設工程,建成瓜果采摘圓40畝,確保了90%以上的農戶“有項目、能見效、有收入、能致富”。縣交通運輸局還積極邀請縣職教中心、農業、林業教師、技術人員到老府灣村開展了種植、食用菌、養殖、烹飪等技術培訓兩場次,培訓280人,通過基礎設施的改善,美麗鄉村建設的推動,該村基礎設施條件、環境面貌、農民增收顯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