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立足全省、面向國內外的視野來思考謀劃旅游產業,柞水確定了旅游活縣戰略和打造國家秦嶺中央公園核心區、絲綢之路連接帶和西安會客廳發展定位,明確了創建省級旅游示范縣、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國際秦嶺生態旅游目的地三期目標,形成了‘結構圍繞旅游調、環境圍繞旅游創、城市圍繞旅游建、文化圍繞旅游興、全縣圍繞旅游動’的發展共識。”訪談中,柞水縣委書記陳璇低調而中肯。
38個旅游項目帶動 構建大旅游通道
柞水地處秦嶺南坡,以干佑河、金井河兩大水系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巒,有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積,有金山糧倉著稱的魚米之鄉、商賈云集的古鎮,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越的生態條件、豐富的人文資源,造就了柞水縣類型齊全、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
“旅游產業要以項目帶動,走建設大景區、完善大配套、推動大發展的路子。如今,柞水啟動實施旅游項目38個,總投資82.54億元。構建了‘穿長隧、登牛背、上九天、探溶洞、走古道、逛古鎮、訪農家、賞漁鼓’旅游環線,串聯起了各景點和旅游特色鎮村,形成了三環貫通、八路出境的旅游休閑大通道。”陳璇告訴記者。
記者從柞水縣發改局獲悉,目前,全縣共建設4A和3A級景區各2個,建成縣旅游信息咨詢服務中心和16家景區景點、鎮村游客服務中心;建成三星級以上酒店8個,發展商務酒店和家庭旅館114家,旅游購物超市、門店60個;新建客運站10個,申請景區客運專線8條,投入客運車輛79輛。成立演藝機構31個,發展演藝場所40個。
整合社會各類資金 打造重點旅游項目

如何實現旅游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柞水縣縣長姚書祥頗有見解。“柞水縣建立了聯席會議、項目包抓、督查通報和考核獎懲等制度,完善了旅游開發推進機制。成立了4個重點景區和農家樂管委會,組建了縣假日旅游指揮中心、咨詢服務中心、執法大隊,健全了旅游開發管理機構,創新了牛背梁景區‘筑巢引鳳’合作開發、柞水溶洞景區資源整合及委托瑞星公司策劃營銷、秦楚古道景區招商引資開發等模式,探索了一條旅游產業多元化發展道路”。
“我們采取財政投入、項目整合、信貸扶持、社會融資相結合的辦法,破解旅游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題。縣財政設立3000萬元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旅游產業規劃、營銷和扶持發展;通過對口爭取和整合項目資金,集中實施旅游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以景區經營權或門票收入作質押向省開發銀行、縣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融資,投入精品景區開發;出臺招商引資優惠和開發建設獎勵政策,引進30多家企業,引導40多億元社會資金,參與景區開發、配套項目建設和旅游服務業發展。”柞水縣財政局一負責人告訴記者。
發展休閑觀光體驗游 培育旅游三產新業態

“距西安僅有一小時車程的柞水縣,近年來緊緊抓住‘西安一小時經濟圈’的市場,并做足了短線游市場,尤其是周末經濟和餐桌經濟。下一步還要圍繞‘環境、文化、科技、服務、產業、機制’等旅游開發新六要素,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柞水縣旅游開發局局長趙緒文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