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志鑫

王曉娥展示剪紙作品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精彩舉辦,吉祥物“冰墩墩”也沖上各大網絡平臺的熱搜,一躍成為冬奧會“頂流”,可謂是“一墩難求”。近日,我市一名中學老師做出了一系列“冰墩墩”“雪容融”等冬奧會元素的剪紙,為北京冬奧會助力喝彩。
2月13日,記者來到手工愛好者王曉娥家中,她正伏在書桌前,聚精會神地剪刻著一幅滑雪樣式的“冰墩墩”。剪剪刻刻了20多分鐘,一幅形象生動的“滑雪墩”就制作好了。
“如今,北京冬奧會賽事正熱,將剪紙作品與冬奧會冰雪運動相結合,為北京冬奧會 獻 禮 添福!”看著制作完成的剪紙,王曉娥開心地說。
王曉娥是商州區第一初級中學教師,也是一名手工愛好者,她做的手工串珠、絲網花等手工作品曾獲得過省級獎項,并以手工技藝累計培訓了3000多人,許多學員都發展起了手工藝制作事業,脫貧致富。
春節前,王曉娥原本計劃根據虎年元素制作一些串珠等手工藝品慶賀新年,但由于節前許多網店不發貨,制作材料一直買不全。正在發愁之際,一位朋友建議她嘗試民俗剪紙,制作“福虎鬧春”“虎年大吉”之類的剪紙,同樣可以表達新春祝福。
在朋友的鼓勵下,王曉娥決定嘗試剪紙。“臘月二十八下午6點多,我還在街上找店鋪買剪紙用的材料,跑了好幾個店都沒有紅紙。”在專業工具、材料都不全的情況下,她將身邊能利用的材料都搜羅起來,開始了剪紙創作。
“剪紙都是自學的,創意全都來源于生活。這是我的第一幅作品,第一次剪就成功了。”王曉娥向記者展示了一幅笑容滿面的虎頭剪紙,自豪地說。盡管是第一次嘗試,但是王曉娥有著豐富的繪畫基礎和手工經驗,在研究了一些老虎的照片和剪紙作品后,她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了一幅“笑虎”,然后在折疊好的紅紙上畫出輪廓和細節,沿著畫好的形狀剪刻,最后進行貼裱。
雖然剪刻工具不專業、手法不嫻熟,但絲毫不影響王曉娥的創作熱情。第一幅剪紙作品做成功后,她的信心大大增強,于是她一鼓作氣,繼續制作,忙到第二天凌晨2時多,完成了6幅剪紙作品。
“我這個人做事情比較認真,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在做手工的時候經常就是一埋頭制作,再抬頭的時候幾個小時都過去了,專注一件事的快樂以及完成之后的成就感無法言喻,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王曉娥笑著說。
春節假期,王曉娥沉醉在剪紙中,制作了近30幅帶有虎年元素的剪紙。配齊工具后,她的制作過程更加游刃有余,制作手藝愈發精進。在她的細心與實踐中,一幅幅形態別致的剪紙作品栩栩如生。
近期北京冬奧會成為熱門話題,一直關注冬奧會賽事的王曉娥,也萌發了制作冬奧會元素剪紙的想法。她打印出“冰墩墩”等冬奧會主題的圖案,在紅紙上描繪出剪刻圖樣,將人氣火爆的“冰墩墩”用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憨態可掬的吉祥物,展現出剪紙文化的魅力。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熱愛的事,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追逐。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的,我最滿意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幅。”王曉娥說。
王曉娥還告訴記者,近期看到冬奧會上中國健兒們在賽場上奮斗拼搏,他們用出色的表現展示著熱愛背后的堅持,收獲著因熱愛和努力而產生的甘甜,作為一名普通觀眾,她也被這種精神所鼓舞和激勵。雖然她并非專業的剪紙手工藝人,但她將一如既往地保持這份學習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將民俗、生活、傳統文化等元素融入創作中,制作出更多、更精美的剪紙和手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