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敏
回家過年是每一個在外打拼的過春節最大的渴望,對家在丹鳳縣鐵峪鋪鎮油房村的王雙鋒來說同樣如此。從廣東省佛山市到丹鳳縣,1500多公里路途、30多個小時車程,雖然很遠,但是能回到家鄉和家人一起團團圓圓過個年,王雙鋒覺得很值。他說,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新年最好的禮物。
今年38歲的王雙鋒2005年就出門打工,算來已有17個年頭了。這些年,他輾轉廣東的東莞、佛山等地,因假少路遠,每年只有春節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回想起春節回家的方式,此前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最初在東莞那幾年,只能坐綠皮火車。在火車上得 待 2 天多。”王雙鋒說,因為火車票一票難求,自己還曾花高價在黃牛手上買過票。
后來,綠皮火車的路線延伸到了更多的站點,班次增多,服務更好了,速度也更快了。再后來隨著動車的普及,廣東到陜西變得更為快捷,王雙鋒的回家路也更加方便了。
2016年,王雙鋒用多年的積蓄購置了人生中第一輛小轎車。自那之后,每年臘月他都會開車載著一家人一起回家過年。“一路高速開回來,真是方便又快捷啊!”王雙鋒感嘆。但是每每想到門前那段崎嶇狹窄、凹凸不平的羊腸小道,王雙鋒還是有些不得勁。“車子開不到家門口,只能停在村口熟人家門口或場院里,大過年的,給人添麻煩,怪不好意思的。”王雙鋒不由感慨,要是車能直接開到家門口該有多好啊。
今年回來,王雙鋒驚喜地發現,現如今村里的主路和通組路都修成了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戶門口,每隔幾十米還放著垃圾箱或垃圾桶,道路兩旁還種植了花草樹木,家家戶戶門前都很干凈整潔,村子的變化簡直太大了!
鐵峪鋪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油房村黨支部書記楊李告訴記者,2021年鐵峪鋪鎮不斷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對中心城鎮雨污管網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油房等村10條14.3公里通組路全面完成水泥硬化。“村子面積不大,但群眾住得比較分散,之前村里的道路除了主路是水泥路,其他都是土路,不在主路沿線的群眾出行很不方便,一些在外工作的年輕人,每次回來都直皺眉頭。”
出行便利了,村容村貌整潔漂亮了,村民們別提有多高興。村民王維第一時間花3500元買了一輛三輪電瓶車。“這水泥路通了對溝里的人來說是最大的好事,春上賣櫻桃不用再發愁了,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我把籠子、扁擔都扔了。”1月31日中午,王維把他的電瓶車擦得錚亮,然后騎著它去村口商店買了兩瓶可樂準備年夜飯桌上喝,來回只用了10分鐘。
采訪中,不少村民表示,以前村里土路多,村容環境就顯得比較差。“現在村里到處都是水泥路了,我們肯定都會自覺維護環境,我們村也會變得更漂亮,我們在這里生活得也會更加舒心。”村民王建軍說。
村組公路建設,鋪下的是道路,連接的是民心。油房村的變化,只是我市鄉村公路建設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兩邊一補齊”,全域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建設鄉村道路577條615公里,1201個村通過秦嶺山水鄉村建設首輪驗收,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也越來越多。
“總在外漂著也不是回事,家鄉越來越好、越變越美,我現在正琢磨著回來發展的事。”采訪最后,王雙鋒滿懷憧憬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