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楊林 劉鋒)2021年以來,我市圍繞“一都四區”建設目標,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通過為企業精準“把脈”“問診”,全力緩解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融資難題。
我市創新擔保服務模式,聚焦“3+N”產業集群和7條重點產業鏈,加強市融資擔保公司與市內外金融機構的務實合作,銀行授信總額度提高到29億元。圍繞市域主導產業和優勢行業,在繼續做好傳統融資擔保業務的基礎上,全力推進“新型政銀擔”“銀擔總對總”“縣域批量貸”等批量化業務落地,推行“見貸即保”新模式,實現貸款與擔保服務快速匹配、風險共擔。2021年以來,累計投放新型銀擔業務40筆,共計6643萬元,銀擔合作實現了新突破,社會效益日益顯著。
市融資擔保公司堅持保本微利運行的原則,堅守扶持企業、不以營利為目的市場定位,多次下調擔保收費標準,采取“降”“免”“延”等降費讓利政策措施,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2021年以來,累計向中小微企業降費讓利2708萬元,降低了中小微企業及“三農”融資成本,惠及企業更多紅利,增強企業發展后勁與活力。
為讓企業在家門口更近距離享受融資擔保貼心服務,2021年以來,市融資擔保公司先后在商南縣、山陽縣設立了分公司,完成了鎮安縣分公司選址申報,實現了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全市七縣區全覆蓋,為縣域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資擔保服務,逐步緩解縣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構建完善市縣聯動、覆蓋全域、高效運行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
市上持續加快項目審批頻次,縮短審批流程,以最大額度、最快速度、最優服務緩解企業融資需求。2021年以來,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召開項目審批會議33次,審批擔保項目196戶,擔保金額16.54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在保貸款擔保項目累計達到258戶,在保貸款余額達到17.7億元,較年初新增4.5億元,同比增長34%,擔保放大倍數擴大到2.85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