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商洛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巡禮

近年來,丹鳳縣按照“生態立縣”戰略,高度重視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以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身邊增綠、農民增收為著眼點,全面加快丹江流域綜合治理步伐,生態環境得到全面優化提升。圖為棣花鎮千畝荷塘。
“在秦嶺的南坡,有個地方叫商洛……摘一朵白云給你,掬一捧清泉給你,唱一支山歌給你,我的商洛”。這是一首在商洛廣為傳唱的歌曲《秦嶺最美是商洛》中的一段,詞作者是著名的商洛籍作家賈平凹,贊美的陜西省商洛市全域處于秦嶺腹地。當你來到這里,你會看到一本精美絕倫的畫冊,你會感受到秦嶺南麓最美商洛無處不在的生態畫卷。
2018年以來,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多措并舉筑牢生態屏障,強化監管高擎執法利劍,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生態環境保護時代答卷。
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
2018年以來,我市統籌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結構調整優化,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深入推進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藍天保衛戰各項重點工作推進有力。累計整治“散亂污”企業112家,拆改燃煤鍋爐149臺380蒸噸,改造天然氣鍋爐68臺171蒸噸,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236個,整治工業爐窯65個,治理無組織排放企業20家,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1670臺,在72家施工工地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完成造林23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8.37%。2020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創紀錄達到347天,連續八年位居全省第一,連續四年成為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2021年1-11月,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7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92,同比下降11.5%,全省排名第一;PM10濃度值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全省排名第一;PM2.5濃度值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9%,全省排名第一;同比減少11天,全省排名第二;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PM10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
深入實施碧水保衛戰
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項目八大類190個,完成投資22.55億元,目前已完成187個,項目完成率達98.42%。9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全部完成,44個中央和省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編制完成了78個“千人以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報告。城鎮治污設施不斷完善,全市7縣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部完成,截至2021年7月,鋪設污水收集管網818千米,城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96.62%,縣城污水處理率96.38%,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顯。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348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3套生活垃圾處理設施、310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53.85%的農村衛生廁所得到改造,3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93.32%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扎實開展凈土保衛戰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超額完成“十三五”土壤環境風險防控目標任務。實施土壤治理修復工程。治理修復土地789畝。“十三五”期間,重金屬行業管控的5項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減排337.98公斤,削減13.13%,超額完成10%的減排目標。7縣區配套建成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站,45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問題完成整改。加強固體廢物利用。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72.2%,建成134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消化尾礦2970萬噸。
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
認真落實省、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出臺《商洛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實施意見》。認真開展違建別墅專項整治。共拆除違建別墅97棟105套,43605平方米,沒收52棟74套26055平方米,退還集體用地47.57畝,恢復植綠58.66畝。扎實開展秦嶺“五亂”整治。我市整治秦嶺“五亂”問題的經驗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表揚和肯定。今年10月9日、11月20日,省長趙一德先后兩次對我市秦嶺“五亂”整治做法作出批示,予以高度肯定。徹底整治“小水電”。率先于8月15日完成101座小水電整治任務(拆除81座、退出7座、整改13座),9月底通過省級驗收,走在了全省前列。鎮安縣“十條硬措施”做法得到了省秦嶺辦通報表揚。加快推進勘界立標。實行“旬報告,旬通報”制度,全市共設立標牌106個,埋設實體界樁952個,均已全部完成階段任務,7縣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勘界立標項目初步成果全部通過市級審核,并上報省秦嶺辦。
全面開展環境網格化監管
在全省率先推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完成了市、縣、鎮、村四級網格劃分,初步實現了環境監管全覆蓋、常態化。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全市1191名網格員累計上報巡查環境問題信息508792條,網格員累計在線858408人次。年均上報巡查信息127198條,網格員年均在線214602人次,每名網格員年均上報信息106件,年均巡查180次。2021年巡查上報信息件數較2018年增長了28倍,網格員在線人次較2018年增長了5.8倍,累計完成593個疑似環境問題線索排查,實現環境問題早發現、快處理。
強力推進生態環境綜合執法
2021年組織開展環境系統百日執法攻堅強化行動,對縣區工作開展情況每天進行調度、排名、通報,對工作先進縣區進行獎勵、后進位次大會檢討,有力推進全市執法工作,受到市政府通報表揚。截至11月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462人次,檢查企業2657家,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242家,行政處罰224家(次),罰款1016.90萬元。全市共適用《環保法》及4個配套辦法辦理案件40多件,其中實施按日計罰11件、查封扣押15件、限產停產6件、移送公安13件。辦理生態損害賠償案件10件,就發現問題約談企業3家。2018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緊扣年度執法工作要點,嚴格執行《環保法》及4個配套辦法,累計開展環境執法檢查24937人次,實施行政處罰567起,受理辦結各類生態環境信訪投訴3087件。
扎實開展環境風險防控
對全市134座尾礦庫開展了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編制;對40家重點排污企業開展了環境隱患排查和整治。制定
《丹江口水庫水源涵養區(商洛市)環境應急預案編修試點工作方案》,按照“一河一策一圖”原則,完成了轄區內6條重點河流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編制工作,配合完成丹江口庫區環境應急手冊編制,與河南省南陽市聯合開展丹江口庫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工作。借鑒“南陽實踐”經驗,探索形成符合商洛實際的試點經驗,在2020年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暨“南陽實踐”總結推進視頻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強化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
制定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磋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鑒定評估辦法》以及《修復管理辦法》等4個配套辦法,將案例實踐納入目標責任考核,排查梳理線索16條,辦結12件,4件正在推進中,索賠金額14.6萬元,補種苗木9000余株,放流魚苗2萬余尾。
不負青山綠水、不負人民厚望。綠色商洛高質量發展重任在肩,“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我市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使“秦嶺最美是商洛”的底氣更足、成色更好。 (王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