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集采政策 實現四方受益
我市大力推行藥品集中采購工作
本報訊 (明庭珺)為減輕廣大患者藥費負擔,凈化藥品耗材流通環境,改善行業生態,引導醫療機構規范用藥,支持公立醫院改革,按照《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要求,我市參加試點擴圍以來,現有180家定點醫藥機構參與了藥品和醫用耗材國家集采或省際聯盟采購。其中,156家參與了第一批國家藥品集采,共簽訂采購合同724份,采購金額688.27萬元,從第一批集采藥品落地合同執行一年的情況看,實現了四方面受益的良好效果。
廣大患者得實惠。經測算,第一批25種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2%,最高降幅達96%,全市一年減少患者購藥負擔4319.28萬元。如,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中選前后價格分別為34.75元/盒、14.28元/盒,降價20.47元,按每月4盒用量,一個月可減少患者用藥負擔近百元。同時,入圍品種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為必須前提,流通、使用過程實行靶向監管,全面樹起了療效和安全保證“雙屏障”。
醫療機構得激勵。全市第一批集采藥品25個品規合同周期實際采購金額690.47萬元,同比集采前等量藥品采購成本節省5068.04萬元,降幅88.01%,一定程度緩解了醫療機構“帶金運行”壓力。特別是按照國省市集采藥品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市醫保局聯合市財政局合理利用373.54萬元結余資金,對通過考核的73家醫療機構進行結余資金激勵。而且獎勵資金主要用于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集采工作等相關人員績效發放,將進一步激發參與集采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醫保資金得結余。通過集采政策的落地,不僅大幅度節約了醫療機構藥品耗材采購資金,而且按照不同等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實際報銷比例和藥品對應醫保屬性報銷比例,綜合核算,僅第一批集采藥品用于患者住院部分全市減少醫保資金支出748.76萬元;若對門診用藥部分視同可醫保報銷,做結余測算可減少醫保資金支出3236.69萬元。集采藥品節約的醫保資金持續充盈著全市醫保基金“總盤子”,也將有力支持醫保部門將更多抗癌藥、罕見病用藥等醫療價值更高的藥品納入醫保報銷,不斷豐富廣大患者用藥選擇,在更大范圍內減輕患者醫療負擔。
流通企業得回利。集采政策的落地,不僅減輕了醫、保、患三方的負擔,同時通過集采也打通了生產企業產品直供或只經一個配送公司供應醫院的關節,與30天結清貨款的硬性規定雙向配合,極大壓縮了企業流通環節支出,保證了醫藥機構回款效率,加快了流通企業回利速度,也凈化了供需雙方關系。第一批集采25個品種中,上藥科園信海陜西醫藥有限公司取得24個品種授權配送資格,在商洛區域簽訂配送協議11個品種,配送金額78.57萬元,占全市采購總額的11.38%,均在合約期內得到了醫療機構的回款。隨著醫保資金與企業直接結算政策的深入推行,“醫院用藥,醫保結款”的新模式,將更好保障企業回款速度,激勵流通企業參與藥品耗材集采的積極性。
通過第一批集采工作的落實,取得了四方受益的良好效果,下一步,市醫保局將認真組織各定點醫藥機構、生產配送企業,努力把國家各批次和省際聯盟集采這一民生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為助力鄉村振興和健康商洛作出醫保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