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日至11日,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嶄新命題,提出全面開創新局面的奮斗綱領。11月4日至9日,地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結合商洛實際,最終確定到20世紀末全區工農業生產總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即工農業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4.98億元,到2000年達到20億元,年遞增率為7.2%。同時,會議確定多種經營和以多種經營為主的加工業為主攻方向,以多種經營為主的農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有色金屬采制為主的工業、以社隊道路為主的山區道路建設、以培養多種經營和加工業人才為主的科學教育事業為戰略重點。會議體現了在十二大精神指引下,地委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認識的不斷深化,為改革開放特別是農村改革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
1983年3月,根據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通過的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出改變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設立鄉政府作為基層政權等相關規定,全區政社分設建立鄉政府工作在洛南縣開始試點。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改革公社體制,實行黨政企分設,建立鄉政府;大隊改為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1984年2月16日,在總結洛南試點經驗基礎上,地委、行署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設建立鄉政府工作的安排意見》,全面開展政社分設工作。截至1984年年底,全地區縣、區、鄉行政機構調整為7個縣人民政府、57個區(鎮)公所,359個鄉(鎮)人民政府、2859個村民委員會。
1984年1月25日至27日,地委、行署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傳達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關于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精神,提出農村工作要緊緊抓住經濟改革中心總攬全局,同時對穩定完善生產責任制、發展農村商品經濟、抓好多種經營基地建設等提出具體辦法和任務要求。4月26日,地委、行署發出《關于貫徹中央[1984]1號文件中有關農村幾項政策問題的具體規定》,結合商洛實際,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多種經營等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全區以落實和鞏固各種責任制為主的農村改革進一步得到發展。
1984年7月1日至6日,地委、行署召開鄉鎮企業會議,提出在發展鄉鎮工業上,要實現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兩個突破”,勞動力結構、農業生產結構和分配結構“三個巨變”。本次會議是我區經濟建設由“以林牧為主”進一步轉向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新的轉折點,此后全區農業經濟發展逐步向“以農村工業、多種經營為兩翼的‘鳥型結構’模式”過渡。
1985年1月15日,地委根據中央、省委關于第二期整黨的安排部署,結合商洛實際情況制訂出《關于全區整黨實施方案》。全區整黨工作以“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為基本任務,從1985年3月開始,到1987年6月結束。參加整黨的黨委474個,黨組85個,黨總支177個,黨支部5424個,黨員77374名。通過整黨,加強了黨的組織建設,使全區廣大黨員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工作的全面開展。
1985年9月7日,地委、行署召開農業會議,提出1985年全區農村工作要全面深入開展農村第二步改革,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商品畜牧業,加強科技服務,繼續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發展合作經濟組織。
1985年10月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商洛視察工作。
1986年7月中旬,地委根據《關于在全區開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觀念教育的意見》,在召開的全區鄉(鎮)書記會議上對商品經濟觀念教育工作做出具體部署。
1987年1月22日,地委為進一步學習宣傳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發出《商洛地區1987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點》,要求突出抓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深入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改革、開放,突出抓好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觀念教育,動員全區人民艱苦奮斗,扎扎實實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1987年2月25日,地委發出《關于貫徹今年中央五號文件,搞好農村改革的通知》(中央五號文件即《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4月13日至17日,地委召開縣委書記會議,提出全區農村改革應本著充實、鞏固、配套、提高的辦法進行,要求各級黨委提高認識,明確農村工作主題,切實抓好健全農村服務體系和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完善工作,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