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1日,在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閉幕大會上,丹鳳縣龍駒人民公社江南大隊馬爐生產隊支部書記劉西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會議給馬爐大隊等“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頒發了由周恩來總理簽發的國務院獎狀,并給劉西有等參會代表頒發了紀念章。
1月,經過專署工礦籌建委員會歷時半年的建設,專區鋼廠、電廠、機械廠、栲膠廠和水泥廠正式投產,商洛工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3月4日,地委發出《關于迅速掀起以移植核桃和管造培育經濟林木為中心的春季造林運動的指示》。經過3個月的努力,全區新造幼林92.4693萬畝,為全年計劃的73.2%,其中移植核桃苗903.1636萬株,造整坡核桃林21.906萬畝,培育桑園4011畝,新建社辦林場44處。10月下旬,地委召開縣委書記會議,決定在全區掀起一個以移植核桃為中心的突擊造林運動。至11月,全區共造林64.5169萬畝,完成突擊計劃55萬畝的117.3%。其中營造整片核桃林18.5647萬畝,占造林總面積的28.8%。以移植核桃為中心的造林運動,有效地保持了水土,改善了自然生態條件,發展了山區林業經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月下旬,地委根據中央第二次鄭州會議精神,開始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左”傾錯誤,在全區實行在公社統一領導下,以生產隊為基礎,公社、管理區、生產隊三級核算、各計盈虧,并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和分配單位的分級管理制度。7月19日,地委發出開展每戶孵一窩小雞的群眾運動;8月15日,地委召開地、縣、公社、管區、生產隊、生產小隊干部參加的六級干部會議,要求各縣根據“自給型與商品性同時并舉”的方針,在集體統一領導下,繼續發動群眾,大搞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養豬、羊、雞、鴨、魚,并因地制宜地組織農村土特產和手工業產品的生產。這些保持和恢復家庭副業的舉措,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11月19日,地委印發《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具體領導的意見》,迅速掀起一個以興修水利、水土保持和積肥為中心的冬季生產高潮。文件發出后,10天內全區投入水利戰線勞力達34.7萬多人,占全區總勞力的50.2%。改善灌溉面積22.3263萬畝,占年計劃38.4%;修建水平梯田2.1385萬畝,坡式梯田11.6468萬畝,河灘地1.5342萬畝,控制水土流失面積1030平方公里,占年計劃29.4%。
12月,洛惠渠建成并通水。洛惠渠分布于洛南縣城西北部四十里梁塬,自保安區張坪鄉磨溝口引洛河水至城關鎮張曹村,全長60多公里。于1958年9月動工,經萬名建設大軍一年多的修建,至1959年12月16日工程初步竣工通水。水渠建成后,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完善配套和改建擴建,形成了蓄、引、提相結合為特點的洛惠渠灌區,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4公里,灌溉農田近4萬畝,為商洛地區最大的灌區。
(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