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森 李少虎 侯彬 米子揚
開欄語:
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為充分展現我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奮力譜寫新時代商洛追趕超越新篇章,即日起,本報推出專欄《走進鄉村看小康》,與讀者分享我市廣大農村發生的顯著變化和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傾聽鄉村振興的鏗鏘之音和圓夢小康的感人故事,敬請關注。
初秋九月,中秋前夕,正是各類水果成熟的采摘季,記者來到位于丹鳳縣龍駒寨街道辦事處的資峪溝村。車子剛進村莊,便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喜悅氛圍,原來,村上的特色產業項目冬棗今年初次掛果,產量相當不錯,村民們正在村支書楊勇的帶領下檢查棗子的品相。
“來,剛摘的棗,你們嘗嘗!”走進冬棗園,資峪溝村副支書羅倉良便提著一袋剛剛摘下的新鮮冬棗給我們品嘗。密密麻麻的冬棗掛滿枝頭,壓彎了樹枝,紅青相間大小勻稱,色澤鮮亮,咬上一口酥脆爽口,清甜的棗香頓時浸潤口鼻。
“今年是種植棗樹的第三年,是頭一年掛果。”看著滿樹的果實,羅倉良難掩喜悅之情,他介紹道,村上現在總共有12個大棚種植冬棗,預計產量達兩萬多斤,目前部分冬棗已經成熟,再過10天左右就可以集中采摘。憑借綠色無公害的優勢,已經有許多商家慕名而來洽談預訂,然而羅倉良卻并不急于找買家。“今年是初次掛果,我們還是想在本地重點推廣,讓各村都按照這個模式發展集體經濟,擴大種植規模和產量,引來更多的客商,以后就不愁銷路了。”羅倉良對記者說,資峪溝村的冬棗基地建立于2018年,自發展冬棗產業以來,他和兒子羅歡都擔任起了產業基地管理員的工作,一年中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冬棗園里忙活著,看著碩果累累的果樹,羅歡也想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香甜的冬棗,通過網購、直播等方式拓寬銷路,把冬棗產業發展壯大。
3年前,資峪溝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是縣城周邊有名的窮村。2018年起,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資峪溝村利用氣候濕潤溫和、適合種植瓜果作物等地理環境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種植,在村上流轉土地,充分調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資峪的葡萄資峪的瓜,資峪冬棗人人夸……”正在棗園里拍抖音視頻的村民羅學青滿臉笑容,用俏皮質樸的丹鳳方言三言兩語就將資峪溝村的特產夸了個遍。“這些順口溜都是我自己編的,也是我的真情實感。”羅學青對記者說。前幾年,村里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種不了地,土地都荒著,羅學青靠擺地攤、干零活生活,固定收入少之又少,自從村里開始發展集體經濟,種植了花椒、蟠桃、葡萄、冬棗等,他和家人就經常到產業園務工。“只要地里有活,我和妻子還有我的老父親都會去園區,一天每人能掙100多元,不說掙多少錢,起碼不用再為生活發愁了。”
一顆顆又甜又脆的冬棗掛滿枝頭,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不僅助推了特色農業的有效發展,還拓寬了當地群眾就業創收途徑。
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家家戶戶門前的田地里都有為數不少的花椒樹,雖然已經過了采摘期,但依然想象得出采摘時繁茂的景象。原來,花椒也是資峪溝一個規模較大的重點產業。村上種植的是優質大紅袍花椒,顆粒大,味道麻,是村委會精挑細選后確定的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目前種植總面積已達到2100畝,今年產量達到了6000公斤,戶均增加收入4000多元。楊勇告訴記者:“花椒苗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給村民的,只要家里有地都能種植,獲得的收益都是群眾自己的。”
“花椒我年年種,今年因為雨水多所以種的少,大概有4畝左右,掙了四五千塊錢。”說話的人叫柯小英,是丹鳳縣的致富能手,也是商洛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柯小英2013年被確定為貧困戶,為了盡快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她讓丈夫放心外出打工,自己扛起了家里的所有事務,白天在餐館烙鍋盔饃,飼養自家養的雞鴨豬,晚上還要到地里去,打著手電筒照看自家的花椒和魔芋,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在政策的扶持和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柯小英一家還清了曾經因生意失敗欠下的十幾萬元,于2017年順利脫貧。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后也外出打工幫家里減輕負擔,如今柯小英的年收入4萬多元,家庭年總收入20萬元左右。柯小英烙鍋盔的餐館叫紅四方,現如今已是丹鳳縣一家“名片”級的農家樂,丹鳳縣城甚至其他縣區的顧客經常會在節假日慕名而來,品嘗特色的雞肉排骨火鍋。
目前,資峪溝村已于2018年建成2100畝全縣第一個的優質大紅袍花椒基地,后三年期間相繼建成20畝無公害冬棗園、20畝優質葡萄采摘園、20畝優質蟠桃采摘園,30畝紅燈艷陽櫻桃、20畝草莓采摘園、20畝花椒培訓園。其中進入掛果期冬棗30畝、花椒2000多畝。所有產業今年預計收入50萬元,帶動勞動力就業80多人。下一階段,村支部計劃抓住地處312國道沿線這一位置優勢,建設水上樂園、沿國道栽種花卉等項目,改善村容村貌,同時將資峪溝村打造成集休閑娛樂、瓜果采摘、特色農家樂于一體的旅游打卡圣地。
“我們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利用資峪溝村距離縣城近、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將資峪溝村打造成為‘班子團結,黨員齊心,產業興旺、民風淳樸’的鄉村振興示范村。”丹鳳縣龍駒寨街道辦事處主任王宏進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冬棗棚里碩果累累的景象,到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記者從這趟鄉村之行所看到的一幕幕中都感受到了資峪溝村如今富民強村的新風貌。如今,農旅融合在資峪溝村掀起了新高潮,村民們正昂首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掃碼觀看視頻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