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孝竹
金秋丹桂飄香,中秋如約而來。象征著團團圓圓的月餅,是中秋佳節首選的傳統美食。9月初以來,我市中秋月餅市場就開始火起來。記者通過走訪市區多家商超及蛋糕甜品店發現,不論是禮盒裝還是散裝月餅都擺放在顯眼位置,市民一進店便能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一些老字號月餅既堅守傳統,也創新求變,在口味不斷推陳出新中迎合年輕一代,在爭先搶灘中秋市場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走進超市,各式各樣整齊陳列的中秋禮盒引人注目,中秋月餅已成為展柜上的主角,各種品牌、各種樣式、各種口味一應俱全,價格也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月餅市場在產品創新上呈現安全美味、營養健康、品種多樣、口味豐富、個性時尚的特點。說到中秋月餅,正在超市仔細挑選月餅的賈女士表示十分驚喜:“現在月餅市場品類更加豐富,有低糖的月餅,也有低脂的糖醇月餅等。這些適合年齡大的老年人,我打算就買這些低糖低脂的月餅,讓父母體驗一下健康又美味的感覺。”
月餅的銷售渠道方面,商超、門店等傳統渠道仍是主流。但由于消費習慣轉變等原因,線上消費方式更受年輕一代喜愛。同時,一些新品牌在做好新產品研發、新包裝設計、新形象宣傳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渠道迅速占領一部分消費市場。一超市負責人說:“一些新興月餅對我們傳統月餅品牌帶來沖擊的同時,也是對月餅市場的一種補充,這讓傳統月餅在生產中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和品種的豐富。但是,新興月餅的發展永遠離不開傳統月餅制作技藝和文化的根基。”
四十年老店月餅香

位于商州區城關街辦的東環路食品加工店是一家很小的店鋪,但其已經營了近40年。老板邵英敏今年已經64歲,但制月餅的速度卻不比一旁的女兒邵蕾慢。
記者在現場看到,邵英敏用右手揪出面團用手一按,就是一張面皮;他將面皮放在左手掌上,右手再抓起一把餡料放到面皮上,左手收攏,右手將收攏后多出的面皮邊掐走,左手將包著餡料的面團按向案板,抬起手后一個月餅就成型了。
看到餡料快用完了,一旁的邵蕾熟悉地將提前配好的餡料倒在案板上,確認好要做什么口味的月餅,再往餡料中加入要制作的配料。據介紹,面皮外蘸黑芝麻的是餡料里核桃多的五仁月餅,面皮外蘸白芝麻的是正常的五仁月餅。他們還會制作少許椒鹽、豆沙口味的月餅。邵蕾說:“我們店全年都在賣月餅,只是到了中秋節前后會多制作一些。到了其他佳節,也會做一些其他的節日食品。”
店里除了邵蕾與父母,還雇了兩個師傅負責揉面團和烘烤。邵英敏說:“以前,用炭火燒平底鍋烙月餅,控制不好火候就易烤焦。后來改用電烤箱,就不存在烤焦問題了,只需調好溫度,把月餅放進去烤就可以了。月餅每斤是8個,如果上秤稱肯定是超過一斤的,但就為圖一個吉祥,也為了包裝好看,銷售月餅都是按照8個1斤包的。包裝還一直沿用傳統的油紙,包好后放上正方形的大紅色紙簽,用草繩十字形綁好,一包月餅就包裝好了。”
從1982年開店以來,邵英敏店里的月餅一直很受市民喜愛,前來購買的也大多是一些年齡大的回頭客,也有一些年輕人。隨著城區人口增長,近五六年來,每到中秋節,他們店里都能賣出近1000公斤的月餅。
機器制作月餅效率高

9月8日,在商州區中心糧站郎緣香食品加工店的制作車間,只見三五個操作人員站在流水線旁往糕餅機里添加餡料和面團,不一會兒,制作好的月餅被送入烤盤,操作人員隨即將擺放滿月餅的烤盤擱置在架子上,由一名工作人員送入另一車間的旋轉烤箱加工。
2018年,商州區中心糧站郎緣香食品加工店就購置了糕餅機,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力,還保證了制作出的月餅皮和餡比例合適,形狀完整。商州區中心糧站主任黨升旗說:“這些年我們只做傳統的五仁月餅,專心將一個口味做好做精,讓更多人吃到物美價廉、品質優良的月餅。我們在傳統的五仁餡料中加入了腰果、枸杞,口感提升了,營養成分也多了。”
商州區中心糧站郎緣香食品加工店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其生產的月餅已銷往全國,每年能銷售4000多公斤。該店提升月餅口味的做法得到市民的認可。
蛋糕店也兼做月餅

月餅在市場上銷售的品種有很多,有酥皮月餅、油皮月餅、冰皮月餅、雜糧月餅等近20多個品種,但最受大眾歡迎的還是傳統的酥皮月餅與油皮月餅。
作為市區金伯爵蛋糕店的老板,魏凱的強項是制作西點,但既然開了蛋糕店,那么烘焙各式甜點都必不可少。即便已經對烘焙各種甜點很熟練,魏凱還是專門學習了如何烘焙月餅。
每到中秋節前,魏凱的蛋糕店就開始制作各種口味的月餅,既有傳統的五仁月餅,也有各種口味的廣式月餅。魏凱店里的廣式月餅口味眾多,包裝也與商場里銷售的不相上下,最重要的是他這里的月餅都是現烤出來的。如果顧客來買,趕上剛出爐的廣式月餅,咬一口還會被燙口。
每年,魏凱店里的廣式月餅往往會被團購。其制作的月餅口味多樣,包裝精美別致,不管是送親朋好友,還是作為員工福利,魏凱店里的月餅都是不錯的選擇。顧客需要郵寄,魏凱也會讓顧客留下地址代為郵遞。市區內有顧客需要送貨上門,魏凱也會將月餅送到顧客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