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肖蓮)近期,我市在中小學招生工作中,全面使用中小學招生“兩個平臺”,實現網上招生、陽光招生。這是市教育黨工委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辦成的一批教育民生實事中的一件。8月24日,記者從市教育黨工委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教育黨工委圍繞教育民生主線,緊盯群眾“急難愁盼”,沉底調研、科學研判,精準建立了一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其中黨員干部承諾辦實事事項173件全部完成,解決了一批教育民生難題。
市教育黨工委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在辦實事中聚焦服務青少年群體,深入師生一線、校園周邊,采取電話訪談、集體座談等形式,廣泛開展需求調研,建立問題清單臺賬11個,涉及實際問題35個,切實做到了“底子清”。
在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時,市教育黨工委聚焦主責主業,采取單位申報、工委審核的方式,力爭讓實事項目與實施主體為同屬性。市直教育系統精準建立實事項目35個,其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類實事項目31個;黨員干部辦實事項目173個,其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類實事項目158個,實現術業專攻,避免資源浪費,確保項目實施效果最大化。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教育黨工委既堅持目標導向,又注重過程管理,實行專責領導、專人落實,每月按時匯總工作進度,目前已匯總下屬單位和向上級匯報進度情況各4次,確保進度按時“打卡”,成效精準“交賬”。將項目概況和成效按階段進行公示,將項目進展及時告知受益群眾,讓群眾對項目成效進行評判。市直教育系統5月25日對35個實事項目進行了公示,6月28日,對“七一”前已完成的12個實事項目進展成效進行公示。在日常來電來信中主動回復群眾工作進展成效,部分市直教育單位還對黨員個人承諾踐諾事項進行公示,自覺接受群眾“檢閱”。
通過前期努力,市教育黨工委黨員干部辦成了一批教育民生實事,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規范招生入學方面,全面使用中小學招生“兩個平臺”,提出全市招生工作“十嚴禁”要求,實現網上招生、陽光招生;在化解上學難、擇校熱方面,爭取中省教育項目建設資金29880萬元,已經完成建設項目252個,在建項目57個,預計新增學位8000多個,城區上學難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在學生資助方面,發放資助資金5069.4萬元,資助中小學生、幼兒99619人次,為602人實施送教上門,全市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803所,享受學生17.3469萬名;在提升教育質量方面,舉辦全市學前教育學術交流論壇,開展職業技能技術、校園安全管理、師德師風等各類培訓;在志愿服務方面,組織黨員教師開展送教送培下鄉、社區志愿服務、為高三考生填報志愿輔導、為殘疾考生提供便利服務、為成人考生郵寄證書等一批暖心服務;在學生托管方面,制定《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實施辦法》,全市323所小學、84所初中學校已開展課后延時服務,有效解決學生課后托管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