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鞏琳璐
王柏棟和中共商洛工委

中共商洛工委舊址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但在如何抗日問題上,國共兩黨卻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國民黨領導集團實行政府和軍隊進行抗日的片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則號召全國人民和軍隊總動員,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全面抗戰路線。按照中共中央的抗戰策略,全國各級黨組織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
1937年7月12日,中共陜西省委向全省各級黨組織發出《關于日本進攻平津與黨的任務及工作指示》,要求各地加緊進行抗戰的宣傳鼓動工作和抗日人民的組織工作,開展抗日救亡運動。8月19日,中共陜西省委書記賈拓夫在給中共中央《關于救亡運動與黨的組織工作報告》中提出,加緊訓練幾個陜南籍的同志,以備將來派回陜南工作。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11月中共陜西省委派地方科科長王柏棟回到家鄉商洛,組建中共商洛地區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商洛工委”),并擔任工委書記,組織和發動群眾,領導商洛地區的抗日救亡工作。
王柏棟回來之前,商洛同中共陜西省委聯系的中共組織只有1個支部、3名黨員,力量極為薄弱,且很少開展活動。面對商洛抗日救亡沉寂的現狀和實際,王柏棟于1937年11月回商洛后,首先以自己的家鄉商縣商洛鎮顯神廟村(今屬丹鳳縣)為落腳點,以國民黨三十八軍十七師軍官回家養病的名義作掩護,將家鄉附近的商洛鎮、兩嶺村、龍駒寨作為活動主要區域,開展了抗日宣傳,建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等抗日救亡組織。
到1938年6月底,以王柏棟為書記的中共商洛工委共發展黨員30多名。為了提高黨員和抗日積極分子的政治、軍事素質,堅持持久的抗日斗爭,中共商洛工委還有計劃地把王連成、劉丹東、鞏德勝(張子義)、彭一民、周文斌、雷振杰(雷新倉)等共產黨員和民先隊員派往陜北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增長斗爭才干,為以后商洛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培養了人才。
中共商洛工委的抗日救亡活動,引起了地方頑固派和漢奸組織的仇視,他們千方百計進行破壞。中共商洛工委與之進行了堅決斗爭,并取得了勝利,鼓舞了民眾的抗日士氣,有力打擊了企圖阻止抗日的頑固派。
正當中共商洛工委領導下的抗日烽火燃遍丹江兩岸,抗日救亡運動向縱深發展之時,國民黨陜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溫良儒不顧國家民族利益,企圖撲滅抗日烈火,指示頑固派馮麟生勾結茶房聯常備隊隊長謝孝廉,買通亡命之徒、原商洛鎮聯常備隊隊長曹建勛(曹老五),于1938年7月25日在顯神廟家中將王柏棟暗殺。
王柏棟,1910年8月生于陜西省商縣商洛鎮顯神廟村,犧牲時年僅28歲,他的犧牲使商洛的抗日救亡運動出現挫折。
為了繼續堅持全民族抗戰方針,1938年8月下旬,中共陜西省委任命彭一民回商擔任工委書記,繼續領導商洛的抗日救亡工作。
新的中共商洛工委健全以后,仍以學校進步青年學生為重點,對于農村的進步青年積極分子則大力培養,做細致的宣傳和發展工作,對經過培養和考驗,成熟的及時吸收他們加入民先隊或共產黨。截至1939年底,中共商洛工委先后發展民先隊員10名、黨員50多名。
中共商洛工委注意發展黨的組織、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同時也注意打擊破壞抗日救亡運動的國民黨地方頑固勢力。在得知殺害王柏棟的兇手后,中共商洛工委派共產黨員王慶華通過商洛鎮聯常備隊副隊長石耕田,將曹建勛處決,打擊了頑固派,鼓舞了民眾的抗日熱情。
根據政治形勢變化,中共陜西省委于1939年9月決定,撤銷地委一級組織,改用特派員聯系、指導各縣工作。1940年2月,中共商洛工委撤銷。
中共商洛工委舊址位于丹鳳縣商鎮顯神廟村。2018年10月,該舊址被列為市級國防教育基地。
用心用情講好紅色故事

王丹華在中共商洛工委舊址講解
“咱老先人為了戰爭把命都搭上了,我這點兒付出能算啥?只要能把這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這段歷史,知道今天的生活來得多不容易就行了。”在丹鳳縣商鎮的中共商洛工委舊址、王柏棟烈士故居,63歲的丹鳳縣市場監管局退休干部王丹華告訴記者。
2011年,為了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王家后人無償獻出民居小院的專項永久使用權,丹鳳縣委、縣政府決定整修烈士故居并在此布置工委革命歷史陳列室。自陳列室開放以來,已有成千上萬人到此參觀、學習。2016年,丹鳳縣委、縣政府決定,在中共商洛工委舊址后面接續擴建王柏棟烈士廣場,并建立丹鳳縣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中共商洛工委的舊址就是王柏棟的故居,他的其他兄弟姐妹也是在這所民居小院長大。王柏棟在家鄉開展革命工作時,弟弟妹妹是他的義務交通員、聯絡員、炊事員;父親母親是他的后勤保障,為同志們去借吃的,甚至把煙袋鍋子賣掉湊路費……
王丹華小時候經常聽父輩講伯父的革命故事,他是王柏棟烈士的侄子,也是中共商洛工委舊址的義務接待員、講解員、保潔員,遇到有單位或者組織來參觀、學習或者開展活動,只需一個電話,王丹華就會提前從縣城來到故居,開門、打掃衛生、預備茶水、準備講解。有人問起他“講解費”的時候,他總是擺手,“完全義務的,講得不好請提意見!”“伯父革命生涯的主旋律就是抗戰,因抗戰而奮起,因抗戰而犧牲。”王丹華在向別人講解的時候經常說。講起伯父的革命事跡和革命戰爭年代丹鳳甚至商洛的歷史,王丹華總是滔滔不絕。
王丹華及其族人深受王柏棟等革命先烈的影響,他們向更多的人講解和傳播紅色故事,尋訪其他烈士后輩、編撰《王柏棟烈士犧牲周年紀念冊》,他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后繼,壯烈犧牲的歷史;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傳承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從中汲取前進和奮斗的力量,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們老家院子西墻上大爺的題壁誓言‘為了人類未來的光榮,終要渡此血的慘辜生涯’是影響我們所有親屬最深刻的家族記憶。”王柏棟烈士的二弟王伯楨的孫子王梓奕說:“如今,先烈們憧憬的未來已來,人們也以各種生動的方式傳頌著他們的理想信念。我們要繼續跟黨走,腳踏實地,追趕超越,去實現更加美好的明天。”
特色鄉村旅游引客來

商鎮保定村游樂場
游泳池、網紅橋、兒童游樂園……很難想象,這些極具特色的游玩去處全部坐落在一個小村里,這就是商鎮保定村游樂場。保定村位于丹鳳縣城西7公里處商山之側,西鄰丹鳳縣棣花旅游景區,北鄰秦嶺飛行小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保定村“兩委”與時俱進,由村委會主任劉飛帶頭,多次組織人員到外地考察產業項目,組建了丹鳳縣飛騰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依托該村區位優勢,積極協調,組織群眾以土地、閑置房屋入股,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保定村游樂場。
夏日正午,太陽高照。記者剛進入保定村,就被五顏六色的彩虹滑梯所吸引,走進游樂場,寬闊的廣場里變形金剛、旋轉木馬、叢林過山車、海盜船、大擺錘等游樂設施一應俱全,游泳池、兒童戲水池全天開放,聽著歡快的廣場舞音樂,看著孩童們在游樂場里肆意玩耍的場景,舒心愜意。
“以前我們村的村民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種的小麥自己吃,種的玉米等雜糧就拿來養豬、養雞。家里的勞動力都在城里務工,大家想存一點錢不容易。現在不少村民在游樂場里上班或者在周邊擺攤設點做起了生意,日子越過越好了。”劉飛說。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保定村以“支部+‘三變’+旅游+貧困戶”為發展模式,著力解決村集體經濟融資難、集體經濟無產業、群眾致富增收無門路問題,打造了集“休閑、娛樂、體驗、教育”為一體的旅游鄉村。游樂場自2017年底運營以來,公司年收益突破50多萬元,為當地村民提供了2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有力帶動了群眾穩定增收。旅游帶動周邊群眾設辦攤點10多個,日均收入200元以上,實現了“勞務掙現金、就業掙薪金、創業掙利金、入股掙分紅、場地掙租金”,助力貧困群眾搭上脫貧致富“快車”。
“保定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自從游樂場開業后,只要是周末和節假日,保定村就熱鬧得不得了,來來往往的游客數不勝數,熱鬧非凡。”駐村第一書記李松垚告訴記者。
來自商州區的一名游客說:“這里有山有水,空氣清新,環境也好,游樂設施很全,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也很安全。還有很多水上娛樂項目很適合成人,下次還會帶朋友來。”
保定村堅持“文化為魂、山水為韻、黃花做媒、旅游活村”發展理念,為慕名而來的游客打造了絢麗多彩的游玩環境,為保定村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商鎮特色鄉村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記者手記

王柏棟烈士雕像
7月29日,記者驅車前往中共商洛工委舊址、王柏棟故居,正午時分,空曠的廣場上佇立著巨大的“商山火炬”雕塑,火炬中間鑲嵌著一顆紅色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象征星火燎原。
行走在顯神廟村,雖是酷暑,古槐樹下卻是一片涼爽。不時有村民結伴而過,有說有笑,怡然自樂,整個村莊美麗而安詳。據顯神廟村村民介紹,這里常常有人前來瞻仰學習,王柏棟烈士雕像是他們心中的驕傲。
火炬廣場南端東側,王柏棟烈士的雕像面對商山,背倚蒼松翠柏,雕像再現了這位參與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商洛籍共產黨人飽含激情向群眾進行抗戰宣傳的英姿。站在雕像前,我們仰望烈士雕像,心中感慨萬千,是他們用崇高的信仰和生命為我們帶來光明。戰爭年代,他們不怕犧牲,英勇奮戰,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正值建黨一百周年,我們心中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一百年,它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強大!緬懷革命烈士,回顧黨的征程,我們義不容辭!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