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 白夢霄 王歡
7月22日14時至23日14時,洛南縣突遭暴雨洪水襲擊。高耀鎮雨量也在持續上漲,蘭草河水位全面超警,防汛形勢嚴峻。關鍵時刻,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奮勇當先,全力以赴投身抗洪搶險一線。全鎮共組建防汛救災臨時黨支部10個,黨員先鋒隊、黨員服務隊、黨員突擊隊等20多支,河堤上、撤離安置點上,一面面黨旗迎風飄揚,一個個臨時黨支部筑牢防汛搶險的堅強堡壘。
危急時刻黨組織成為主心骨
面對洪災,高耀鎮班子成員、聯村領導、包村干部24小時值守,村黨支部書記帶頭值班,村“兩委”成員全部在崗。全鎮10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119個村民小組長、1210個中心戶長,認真履行防汛救災第一責任人職責,包片走村入戶,做到防汛救災每項工作都有領導負責,每個環節都有責任人執行,每個隱患點都有干部包聯。
洛河上游水流匯聚進蘭草河,蘭草河村情況危急。7月22日23時48分,高耀鎮蘭草河防汛指揮中心臨時黨支部成立,32名黨員組成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黨員志愿服務隊,帶領100多名群眾日夜堅守在河堤上。“我是黨支部書記,我必須以身作則,當先鋒、作表率,帶著大家一起沖到防汛搶險第一線。”蘭草河安置點臨時黨支部書記李楠說。
按照“每公里一個”的標準,蘭草河村在沿河搭建起3個防汛工棚,組建臨時黨支部、設立黨員責任段、成立黨員突擊隊,掛黨旗、戴黨徽,1公里的綠色堤壩上,一座座“紅色堡壘”傲立雨中,一面面黨旗在疾風驟雨中飄揚。
龍河村、會仙村在防汛一線也組建臨時黨支部,成立黨員突擊隊、服務隊、巡邏隊,黨員帶領群眾參與防汛救災工作。
截至7月24日,全鎮機關及鎮屬單位50多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全鎮共組建防汛救災臨時黨支部10個,廣大黨員干部帶領群眾全力迎戰“洪魔”,筑起了防汛救災的“銅墻鐵壁”。
沖鋒陷陣黨員干部走在前
“險情就是命令,我是黨員我先上!”在防汛救災第一線、最前沿,傳來的一句句“硬核表達”,一個個帶頭“逆行”的身影,給人們帶來無比的信心和力量。
“防汛抗洪,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是洛南縣高耀鎮蘭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生俊掛在嘴上的一句話,而年邁的母親住院治療,他顧不上照顧。持續強降雨使蘭草河水位居高不下,他動員撤群眾,幾天幾夜未曾合眼。
“我是退役軍人,我先下去。”7月23日晚,在蘭草河村撤離群眾的過程中,夜間水情不明,從部隊退役回來的鎮上干部屈福憑著豐富的搶險經驗主動以身試“水”,用手電照明查探水情,安全撤離群眾。
在抗洪搶險一線,還有很多老黨員,他們不畏艱險,貢獻力量……
今年60歲的老黨員張新民是里龍村臨時黨支部第二黨小組組長,自7月23日巡堤以來,他每天跟同伴們守護著該段400米河堤安全,每2小時巡堤一次。“只要我身體還硬朗,任何時候黨組織有號召,我就要來報道。現在這個時候,我們黨員就要堅守在巡堤一線,守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張新民說。
“今年汛情非同尋常,防御難度很大,不能有絲毫懈怠。”鎮黨委書記劉衛平和鎮長詹新每天巡查自己的責任段。一雙膠靴、一把雨傘是他每天的必備,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是他們每天的寫照。
在王嶺村河段防守段,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退伍老兵候愛林連續多日堅守巡河,戰斗在防汛工作第一線。面對防汛物資短缺的問題,候愛林又自掏腰包購買了一批防汛物資,用最樸實的語言、最有力的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蘭草河村26歲的黃帥帥積極動員家人第一時間參與集中安置點值班值守,主動申請提供志愿服務,耐心細致做好安置點群眾思想工作。黃帥帥說,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防汛救災的危難就是組織考驗我的時刻,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初心。
“有事找變絨”,這是高耀鎮楊河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變絨在安置點墻上的黑板親手寫下的。防汛期間,她曾冒著傾盆大雨,挨家挨戶動員在家的老人趕快轉移。她來到集中安置點,體貼入微地服務著生活在這里的村民。“集中安置大多是老年人,他們生活不便,讓他們吃得好住得舒心是我們村干部的職責。洪災無情人有情,這里雖比不上家,但我要盡力讓老人們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劉變絨說。
在防汛一線,還有眾多黨員挺身而出,他們沖鋒在前,帶領群眾扛起抗洪救災的責任擔當。他們滿身泥濘,卻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為群眾筑起了一道道沖不垮的紅色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