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記者 劉居星 本報記者 黨率航
6月10日中午,烈日炎炎,商洛市山陽縣延坪鎮楓樹村千畝茶園里,氣溫已升到32℃。商洛市植保站站長文家富帶領市農業人才服務團在茶園里檢查病蟲害情況。豆大的汗珠往出滲,專家們抬起胳膊快速揩去,挨個兒仔細觀察茶園里的誘捕器。
茶葉是商洛市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商洛茶葉連年豐收,離不開鄉親們勤勞致富的雙手,更離不開專家人才的艱辛付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商洛市深入開展“人才服務商洛發展”主題實踐活動,組建市、縣區人才服務團,變單兵作戰為組團攻堅,引導人才下沉基層一線開展組團式精準幫扶,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程。“人才服務團”助推脫貧攻堅被評為全省人才助推脫貧攻堅“十大典型模式”之一。
人才到基層 群眾產業興
5月24日,山陽縣人民廣場熱鬧非凡,商洛市2021年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集中示范活動在這里舉行。商洛市科技人才服務團和衛生人才服務團組織開展科普宣傳、技術咨詢、現場義診等系列活動。省科技特派團、商洛市科技人才服務團的專家人才現場接受群眾咨詢,解決技術難題。商洛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醫院醫護人員為群眾量血壓、測血糖、檢查身體。當天上午,前來咨詢、問診的群眾超過200人,3000多份產業發展技術手冊和宣傳彩頁發到了群眾手中。當天,專家人才還深入周邊鎮村,對基層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業務指導。
通過集中示范、大篷車巡回下鄉等方式,商洛市為城市人才下鄉提供便利,讓他們下沉到鄉村,在服務基層中解決實際問題,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帶動本土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
送課到基層 技術政策明
5月22日一早,商洛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李惠民便帶領青年教師乘車來到鎮安縣米糧鎮紅衛村,指導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作,并圍繞安全用電、產業發展等為村民授課。由于周內在校工作,李惠民和老師們常常在周末抽時間下基層服務。
加入人才服務團以來,李惠民已經前往基層講課50多次,深受群眾喜愛。李惠民說,自己第一次去村上講課時,并沒有想到會有那么多人聽講。村民聚在黨員活動室里,仔細聽、專心記,授課結束后,村民把幾個老師團團圍住,詢問具體問題。那天授課十分成功,也讓他深受鼓舞。
人才服務團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理論政策,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2017年以來,商洛市教育人才服務團開展“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圍繞實用技術、教育技能、新型職業農民等主題,開展專題培訓180多期,1.6萬人次參加。各類人才服務團編寫、發放扶貧政策口袋書、漫畫、宣傳冊等資料超500萬份,開展政策宣講4000多場次。商洛市宣傳文化藝術人才服務團開展“話新貌·謝黨恩”系列主題活動,深入宣傳黨的脫貧政策、創作主題文藝作品,導演鄉村小戲2000多場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堅定脫貧致富信心。
5月12日至21日,商洛市商務人才服務團巡回7縣區,開展進企業進鄉村進機關暨鄉村振興直播先行巡講巡播活動,40多名專家宣講電商政策理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推介農特產品,還組織直播銷售員現場觀摩學習,面對面互動交流,提升直播帶貨能力,幫助銷售農產品達2600多萬元。
活動期間,舉行了“商洛市電子商務特聘專家”“商洛山地農產名譽帶貨大使”聘任儀式,受聘人才現場表示,將結合商洛發展實際,為商洛電商建言獻策,代言助銷農特產品,助力鄉村振興和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激勵到基層 振興更有力
商洛市通過健全管理機制,正向激勵考評,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產業幫扶等人才服務團工作制度,明確人才服務團建設職責、服務方式、考核管理、保障激勵等措施,推動服務團工作規范化。各團每季度開展一次集體服務,至少聯系幫扶3個基層單位或項目合作社,通過“一團對一村、一人對一戶、一人對多戶”等形式開展幫扶。定期進行考核排名,每年評選優秀人才服務團和優秀團員,先后表彰優秀人才服務團11個、優秀團員28人,獎勵資金38.6萬元。其中,商洛學院人才服務團選派6名博士團員到縣區、部門和幫扶村掛職,聯系對接校地、校企合作,選派10個博士科研團隊入駐產業園區,聯合開展科研合作180多項。商洛市青年人才服務團開展“凝心聚力學黨史、砥礪前行獻青春”交流活動,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分享創業故事、交流工作心得,引導青年人才加強黨性鍛煉,砥礪政治品格,堅定扎根基層、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信心和決心。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培養更多扎根農村、知農愛農的新型農業農村人才正當其時。商洛市結合人才發展需求,積極探索人才服務團和高校結對形式,把更多的校外實踐課搬到田地里,讓年輕教師、大學生參與進來,培養他們成長為新的人才,鼓勵大家集思廣益,一起推動鄉村振興。
如今,商洛市農業、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行業部門牽頭組建的16支市級人才服務團、61支縣區人才服務團,聚集了2850多名專家人才。他們正和廣大黨員干部一起,錨定奮斗目標,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