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鵬飛)“觀看文藝節目和紅色電影,使人精神振奮,市文聯最近連續舉辦的進社區、送服務活動辦到咱老百姓心坎里了……”5月18日晚,商州區丹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琳興奮地與在江南小區文化廣場擺地攤的老者聊天道。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市文藝界充分發揮文藝作品成風化人的獨特作用,突出“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慶祝建黨100周年、“牢記囑托·奮進商洛”“守護文化綠洲·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德潤三秦·清廉商洛”、鄉村振興等主題,計劃從3月至10月底,安排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線上線下系列文藝展播展演活動500場(期)。
截至目前,市文聯按照“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和文藝需求等方面梳理整改問題3個,確定文藝工作調研課題3個,自3月以來,開展“學黨史、祭英烈、當衛士”、丹江公園衛生整治、送戲曲進廣場文藝演出、商南捉馬溝村專題講黨史、商洛紙廠“整治衛生、爭當衛士”等文藝惠民踐行活動10場次,在“商洛文藝界”“商洛作家”“商洛書畫”等20多個微信公眾號舉辦線上文藝活動200多場(期),義贈文藝書籍、黨史教材等300多套、組織向丹南社區群眾播放紅色電影《建黨偉業》《決勝時刻》2場次,為廣大群眾辦實事好事20件次,得到了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好評。
本報訊(雷鳴)5月14日,筆者走進洛南縣四皓街辦中心村,一座座鋼架結構的蔬菜大棚排列有序、連成一片,成為公路旁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了解,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村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題的實際行動,通過黨員帶頭推動蔬菜產業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針對當地群眾增收產業單一、發展存在短板的問題,中心村黨支部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建功立業中心村、發展產業我爭先”主題實踐活動,樊利平、鐘鋼、張衛東、張紅衛4名黨員積極響應,決定抱團投資發展大棚蔬菜。4月中旬,建設方案確定后,樊利平等4人積極籌措100多萬元資金,選址規劃、流轉土地、緊張施工,經過20多天的緊張奮戰,建成設施大棚25座。目前大棚里已經全部栽植上水果西紅柿和優質小甜瓜。根據蔬菜市場行情,專家預測,這25座大棚年收入可達到60萬元。
為了帶動全村大面積發展蔬菜生產,樊利平等4人計劃下半年再投資200萬元資金,實施第二期50座大棚建設項目,預計在今年10月初大棚建成后就可以投入生產。屆時,該村僅大棚瓜果蔬菜產業就可以帶動當地百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就業。“作為一個黨員,我主要是想把村上的產業做起來,把蔬菜基地搞得紅紅火火,為鄉親們提供就業機會、挖掘增收的渠道,這也是為群眾辦實事。”樊利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