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黨率航 陳靜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商洛,給商洛人民帶來了大福氣、大機遇,也交給我們沉甸甸的大考卷。這座位于秦嶺南麓的美麗城市,項目建設奮起揚鞭,招商引資捷報頻傳,丹江兩岸迸發出勃勃生機,商洛兒女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
開新局 重大項目昂首起步
今年春節剛過,山陽縣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三期項目現場,挖掘機和大卡車發出轟鳴,掀起了新一年的建設熱浪。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年度投資6.3億元,將于2022年10月建成。
當天,恰逢全省凝心聚力開局起步暨重點項目開工活動舉行,包括丹鳳葡萄酒莊在內等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今年,我市突出大項目帶動,力促西十、西康高鐵和丹寧、洛盧高速等一批‘兩新一重’重大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陜西有色新材料產業園、金米現代農業園、森弗醫藥產業園、棣花文旅小鎮等‘四大產業增長極’項目建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開工現場,市發改委負責人說。
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振奮人心,同時,已經建成的大項目也加入延鏈補鏈的隊伍,發揮優勢持續帶動群眾穩增收。
森弗大健康產業園坐落在商州區荊河工業園區,由陜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取得國家發明應用專利130多項,通過互聯網將商洛菊芋系列產品銷售國內外,是一家三產融合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布局特色農業、大健康、大旅游、電子商務等業務。這幾年,森弗在商洛大力發展菊芋產業,通過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免費為農戶發放菊芋種子,指導農戶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種植,收獲后進行上門集中保底價收購,降低農戶種植風險,提升種植收益。
森弗公司董事長金新康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去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巨大沖擊,森弗集團乘風破浪戰勝困難,確保菊芋產業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今年51歲的郭彥良,于2014年來到森弗公司,幾年間,一直在生產車間,歷經濃縮、提取、制粒等崗位,從普通員工到班長,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產業工人,他的生活越變越好,同時也見證了我市生猛的脫貧攻堅戰。
郭彥良感慨道:“我剛進廠的時候一個月兩千三四,收入剛夠一家子花銷,現在我自己一個月四千五六,前段時間,兒子從技校畢業后也來了廠里的大數據車間,父子倆吃住都在廠里,廠子離家不遠,休假或者倒班的時候就能回家,這樣的生活是以前沒法兒比的。”
近期,該公司投資8000萬元打造延鏈補鏈項目,配套冷鏈設施,可儲存菊芋3.5萬噸。
目前,全市菊芋種植面積超過4萬多畝,將3萬多戶農戶聯結在產業鏈上,戶均年實現增收3000元以上。
去年,我市大力推行“三帶一創”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全市2506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帶動9.91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收入6055.25萬元。我市榮獲陜西省“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市,陜西森弗、鎮安雪櫻花、陜西君威農貿、商洛市朝陽、丹鳳華茂5家企業受到省上表彰,經營主體活力四射,助力經濟發展充沛強勁。
聚合力 木耳產業發展壯大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柞水縣考察脫貧攻堅情況時,點贊了“小木耳,大產業”。
一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木耳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工作擺在首位。我市木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驅動農業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去年,全市木耳代料栽培1.05億袋,鮮品產量5.27萬噸、產值5.2億元,木耳生產經營企業20多家、合作社35個,木耳產業從業人員6000多人,木耳產業成為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要優勢特色產業。全市以木耳產業發展帶動全市栽培食用菌3.48億袋,鮮品產量37.42萬噸、產值36.3億元。
我市成立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全市木耳產業發展,縣區也相應成立了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建立清單,實行臺賬管理,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同時,各縣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產業發展政策。柞水縣重點支持木耳栽培設施、品牌培育、產品加工和產品營銷。今年,商州、商南、山陽、鎮安等縣區均制定了木耳產業政策,從菌包生產、基礎設施、精深加工、品牌建設、金融保險等環節重點扶持。
乘著政策的東風,一批像潤海農業這樣的企業,擼起袖子有序加入食用菌生產潮。
“習近平總書記點贊‘小木耳,大產業’,讓我們新農人信心滿滿。我們園區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一期投資800萬元,完成園區給排水、供電、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及鋼架吊袋木耳大棚85個,二期擬投資400萬元。目前,已投入生產,春季購進菌袋70萬袋,預計凈收入70萬元。”潤海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毅說。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各個行業帶來了無限可能,更給農業生產插上了新的翅膀。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也成為新“農活”。電商帶貨成為直播和短視頻行業變現的主要方式,直接帶動了電子商務行業新一輪增長。
農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個關鍵在科技支撐。如今,我市已對木耳產業鏈進行全面提升,圍繞木耳生產、包裝、銷售、運輸等,各個方面都被科技賦能。
位于柞水縣的木耳大數據中心,實時分析全國銷售行情,為生產銷售提供雄厚的技術支撐。眾多院校來到我市,積極研發新的食用菌品種。新型生產大棚,和物聯網系統高度集成,自生產環節起就實現了監管預警。
把木耳產業做得更大,不僅是生產好木耳,還要實現木耳制品多元化。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木耳調味料、木耳飲品等產品應運而生。科技賦能木耳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小木耳,大產業”做得更大更深更實。
譜新篇 凝心聚力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春天里的商洛,絢麗多彩。漫步在丹江兩岸,花香撲面而來,孩子們在公園里嬉戲,人們在河邊慢跑,生活在商洛的人們,隨時隨地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去年10月20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傳來喜訊,商洛被表彰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12月24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城市”稱號。今年3月31日,陜西省第33個愛國衛生月活動啟動儀式上,我市正式接收到“國家衛生城市”牌匾。一連串的榮譽,讓商洛人民倍感激動,備受鼓舞。
去年,市區環城南路西段一期、洛南汽車客運站、商南環城北路東延工程、山陽城市運動公園等一批項目建成。我市聚焦路網綠化、河堤綠化、植樹造林、美麗鄉村和城市公園建設,不斷鞏固“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成果,中心城區新增綠化面積17.14萬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面積3.75萬平方米。
去年8月18日,我市全域污水處理PPP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洛南縣永豐鎮啟動建設。全市六縣一區的城區、鎮辦、村(社區)、移民搬遷點及3A級以上景區的擬建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等項目進行整合打包,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及運營的形式,加快這些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設。項目估算總投資136.41億元,設計日處理污水量約9.4萬噸,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315.69公里。這一重大民生項目,將極大提升我市污水處理能力,保證我市水質持久達標,從而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促使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近年來,我市對丹江兩岸全面提升改造,丹江公園、濱江銀杏公園里一批健身場地乘著“十四運”的東風,向群眾開放。“十四運”期間,我市將承擔公路自行車和女子排球(19歲以下組)賽事,確保以優質的賽事保障服務,保證競賽項目順利、公平開展,以籌備“十四運”助力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擔當。在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全市干部群眾激發著“牢記囑托·奮進商洛”的昂揚斗志,團結一心、奮發向前,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源源不斷的商洛力量。(題圖照片:商洛電廠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