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周建國
“脫貧攻堅是一場漫長而艱險的戰斗,我要像全國千千萬萬的扶貧干部一樣,即使爬最高的山,走最險的路,也要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家萬戶,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這是2015年9月,初任洛南縣扶貧開發局局長的周建國在日記本扉頁上寫下的一句話。對周建國來說,這不僅是一句揚鞭奮蹄的鞭策語,更是一紙使命如山的“軍令狀”。
如今,洛南縣脫貧攻堅戰役勝利收官。當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友們站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的頒獎現場接受最高褒獎時,周建國心中百感交集,他欣慰自己沒有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重托,用自己的辛苦換得了萬千群眾的幸福笑臉。
用““大數據”破解“精準難題”
2015年,周建國剛剛擔任洛南縣扶貧開發局局長,要落實好黨中央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如何實現扶貧對象精準、幫扶措施精準是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當他看到甘肅省靜寧縣建成了精準扶貧信息中心,對脫貧攻堅大數據進行動態篩選和監管,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就及時與當地政府取得聯系,組織相關人員先后3次遠赴甘肅省靜寧縣,學習請教信息中心建設、管理、運營等經驗。
考察學習歸來,多次研討后,周建國主持制定的“洛南版”的信息中心建設方案出來了,他又組織扶貧系統干部完成全縣143個村2.9萬戶10.2萬貧困人口的基礎信息采集和系統錄入工作。歷時3個月,洛南縣扶貧信息中心建設完成了,信息中心設立工作展演、信息管理、投訴受理、評估考核等“四個板塊”,有效解決了扶貧對象不準、基礎信息不實、統計口徑混亂、信息更新不及時等難題,為扶貧對象精準施策、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實現了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科學化運作、精細化管理,成為全省首家精準扶貧信息化平臺。
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
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根本。多年來,洛南群眾發展扶貧產業“小散亂”、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的問題比較突出,成為制約洛南產業扶貧的一大難題。
周建國帶領縣扶貧局班子搶抓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菌果藥畜特色產業的有利時機,在洛南大力發展食用菌這一綠色產業,著力打造洛南嶺南生物科技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縣域龍頭企業。食用菌產業技術含量較高,從菌棒生產、菌菇生長、儲藏運輸到市場銷售等,都需要一套完備的技術和經驗,周建國就主動與國內食用菌領頭企業山東七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洽談,用真誠和信義打動了公司,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
該項目從2020年7月開工建設,到12月底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2.2億元,占地350畝,主要建設200座設施大棚、食用菌冷儲和烘干車間、技術培訓樓、食用菌菌棒和菌種生產智慧工廠。一期項目年產值5000萬元,為全縣100個非貧困村每村每年集體經濟分紅5萬元,解決就業崗位500多個,為全縣8000多戶菌農提供優質菌棒,可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
光伏電站彰顯““洛南速度”
洛南縣共有143個貧困村,按照國家貧困村退出標準,退出村需要有村級集體經濟,但村集體經濟發展一直是洛南的短板弱項。周建國帶領縣扶貧局一班人搶抓國家光伏扶貧政策機遇,將光伏產業作為全縣脫貧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的重要舉措。
項目建設初期,周建國多次聯合縣發改部門赴省進京爭取光伏電站建設指標,將洛南確定為全省為數不多的光伏電站建設縣。洛南作為基礎薄弱的貧困縣,建設光伏電站存在大量資金缺口,單純依靠縣級財政無法負擔,為了解決資金難題,周建國便動員縣領導多次前往江寧區有關部門匯報光伏電站建設工作,爭取到蘇陜扶貧協作資金5000萬元,為光伏電站建設解決了后顧之憂。
2018年10月,洛南縣在北司村、焦村、車塬村、石門街社區同步啟動4個聯村光伏電站建設。為了確保年底電站建成發電,周建國堅持駐扎一線,每天往返于4個建設工地,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的規劃、用地、建設等問題,僅用時3個月就完成了總容量20兆瓦光伏扶貧電站建設任務,在12月底順利并網發電,創造了光伏電站建設的“洛南速度”。項目建成以來,已為全縣143個貧困村每村每年集體經濟分紅6萬元,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空殼問題,并帶動450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把群眾利益放在心坎上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周建國時刻將群眾冷暖掛在心間。洛南縣扶貧開發局負責包扶深度貧困村保安鎮北斗村,2018年,周建國走訪發現,北斗村的自來水管道年久失修、水源枯竭,部分群眾甚至直接飲用河水,群眾吃水難問題非常突出。他就積極協調爭取資金10多萬元,組織施工隊維修改造自來水管道3公里,新建蓄水池1座、加固改造2座,解決了該村13個組500多戶群眾的吃水難問題。
2019年是洛南縣的脫貧摘帽之年,全縣所有農戶的住房、飲水、教育、醫療等“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是他最牽掛的事,2019年4月,他及時研判工作形勢,在全縣組織開展脫貧摘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動,集中2個月時間,按照“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對全縣238個村11萬農戶開展了3輪排查。在排查中他堅持親自帶隊進村入戶,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累計排查解決群眾住房、飲水、醫療、教育等問題4000多個,確保了全縣在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5年多來,1600多個日日夜夜,周建國一心撲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不分白天和夜晚,用辛勤和汗水讓一戶戶困難群眾告別苦日子、過上好日子,讓他們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綻放幸福如花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