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有良 李小龍
正月新春,春山可望。元宵節至,山鄉鬧春。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聽聞這一喜訊,秦嶺深處的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到處一片歡騰。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一場春雨洗后的金米村,群山草木蔓發,櫻桃花開。天氣乍暖還寒,但卻絲毫未能減弱鎮村干部群眾火熱的期盼。一大早,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員、鎮村干部、村民代表就早早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準備收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直播。
“今年春上準備種植多少木耳啊?”“新車開著咋樣,改天讓我試試?”“幾點開始呀?提前把電視調好,別一會兒錯過了。”人們等待著、談論著,洋溢著節日般的喜慶氛圍。
貧困山村換新顏
“距離總書記來咱們村,差不多過去10個月了吧!”
一位村民的話,讓大家一下子都想起了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金米村考察時的點滴,更想到總書記給金米村帶來的大福氣、大變化。
金米村位于大山深處,前些年還是一個“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吃水肩挑人抬、趕集翻山越嶺”的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達21.85%,村民們大多在地里或外出在礦山上“刨食”。“金米金米,要金沒金,要米沒米。”村民李澤云說,村名只是被貧窮、落后、封閉困擾的祖祖輩輩的一個美好愿望。
“沒有出路,大家才去礦上打工,但也因此好些人都成了殘疾人,啥也干不了了。”曾在礦山打工的村民陳慶海感慨地說,很多人或在事故中致殘或因病致殘,村里殘疾人占到貧困人口的20%,也導致村子愈加貧困。
如今,通過脫貧攻堅,金米人的美夢成真了。他們的愿望實現了:吃穿不愁,高速路穿過村口,通村通組路硬化入戶,土坯房成為歷史,看病費用政府報銷,娃們上學免交學費,地里種出木耳,銀行有了存款??倳浀膩淼剑尨迕駛冞^上了紅火的好日子。
“這些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從2015年的5300元到2019年的9657元,2020年更是達到了11000多元。”金米村黨支部副書記陳明明高興地說。
總書記來到咱們村
現在,最讓金米人感到幸福、自豪的是,2020年4月20日他們迎來了最意想不到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
“‘鄉親們在采耳呀!’那天總書記一走進木耳大棚就向我們打招呼,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激動地圍了上去。”今年57歲的村民王極東興奮地說,當時聽村干部說會來領導,可沒想到竟是習近平總書記。
“我當時就站在總書記旁邊,總書記從我提的籠子里拿起一朵木耳,問棚里的木耳一共能采幾茬,我激動地都不會說話了,用手給總書記比畫著能采4到5茬,總書記笑著說那挺好。”說起當天的情景,今年67歲的退伍軍人李澤云至今仍激動不已:“這是我最難忘的一天,從來沒想到總書記會來到我們這小山溝里,我們家是脫貧攻堅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這都得感謝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
李澤云一家三口,老伴常年患病,兒子在外打工。前些年家里一貧如洗,住的是土房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兒媳婦因窮離家出走,李澤云心里那叫一個愁呀!
“如今,家里住的是三間兩層的樓房,看病有合療還有大病救助,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錢;兒子在附近礦山上打工,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塊;我當年參軍時參與了襄渝鐵路建設,政府每年還給發5000多元補貼;還有這兩棚木耳,一年下來就能掙4萬多元。”李澤云現在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真羨慕你們當面見到了總書記。”聽到王極東、李澤云等村民再次說起這件事,那天不在村上的3名群眾后悔不已。
牢記囑托勤奮斗
在歡聲笑語中,會議室里已經坐滿了前來收看直播的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
上午10時30分左右,隨著電視畫面中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闊步走進會場,大家自發地鼓起掌來。
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的畫面每一次出現,村民們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了每個角落,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無數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會議室里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和關懷。
大會結束后,村民們久久不愿離開,仍興奮地討論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剛才聽到總書記宣告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非常感激,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因為我也是其中一員,是被總書記牽掛的一員!今后我將更加勤勞、更加努力。”王極東激動地說。
“2019年是我最困難的一年,當時老伴得了胃癌,孩子還在上大學,家里欠了一屁股外債。”王極東說,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鎮村干部勸他承包大棚種植木耳,村上免費提供大棚、菌袋和技術指導,銷售也不用操心。當年,王極東種植的兩棚木耳收入了4萬元。2020年,王極東通過發展木耳、板栗、核桃、中藥材等產業,收入了6萬元。
“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再次想起了去年總書記對我們的鼓勵。”陳慶海高興地說:“木耳產業讓我們脫了貧、致了富,也讓我堅定了信心,我將進一步做好電商,把我們的木耳等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前些年,陳慶海一家7口擠在三間土坯房里,妻子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全靠他在礦上打工養家。后來,陳慶?;卮宸N植了5萬袋木耳,一年收入4萬元;成立了金米農副產品銷售中心,一年收入14萬元。他還搬進了鎮上的黃金移民小區,買了一輛小汽車,家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將研發更多的木耳菜品,讓外地游客品嘗正宗的柞水好木耳。”村民王晗在外打工多年,每年辛辛苦苦能掙3萬元。去年5月初,他回村辦起了金米農家飯莊,當月就實現毛收入3萬多元。曾當了十幾年村黨支部書記的胡明智笑容滿面地說:“共產黨始終是紅色的黨,國家的政策始終是溫暖的,金米村的巨大變化就是整個國家發展變化的真實見證。”
“作為村干部,我們將努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帶領全村群眾不斷擴大木耳種植規模、增加木耳種植種類、提高電商銷售份額、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陳明明堅定地表示,將充分發揮金米村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真抓實干、接續奮斗,著力以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現代物質裝備農業、現代管理組織農業,努力把金米村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