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史小濤 杜春艷)今年以來,我市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市上發揮網絡培訓受眾廣、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勢,舉辦黨內法規、“四支隊伍”“黨建引領電商扶貧”“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三建三帶”活動、防汛救災知識等網絡培訓班10多期,培訓黨員干部群眾3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實戰能力。
著眼于織密堅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全市新設立農民工黨支部34個,新單獨組建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黨支部14個,247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確定第二批中央財政扶持壯大集體經濟村120個、中央財政扶持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1個,創建第二批省級標準化示范村25個,申報創建省級第三批標準化示范村32個,命名第二批市級標準化示范村31個,培育市級“一肩挑”示范村68個、市級發展集體經濟示范村210個,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98個。
充實加強、嚴管厚愛一線扶貧干部。從市直機關選派3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鎮辦掛職,為鎮辦招錄公務員282名,為基層事業單位招聘農業、衛生、教育等人才1800多名,吸引回鄉創業人才1600多名。出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八條措施、市級駐村幫扶九條規定、駐村幫扶工作與年度考核結果和評優樹模掛鉤辦法,先后通報駐村幫扶工作后進單位84個,約談干部3次48人。保持駐村干部隊伍總體穩定,1239名第一書記、3342名工作隊員堅持駐村工作,在脫貧攻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救災中充分發揮了“尖兵”作用。建立和落實村級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制度、村“兩委”成員任職資格縣級聯審制度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為1297名村級黨組織書記建立人事檔案。引導76個人才服務團、2500多名專家人才組團下沉一線送技術、送服務。制定提高鄉鎮工作補貼標準的意見,建立向邊遠鎮傾斜的差異化補貼辦法。出臺獎勵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指導意見,給480名村干部兌現發展村集體經濟獎勵資金98萬元。市縣建立黨內關愛關懷幫扶資金1020.5萬元,為43名優秀第一書記優先晉升職級,提拔重用優秀第一書記36人。
同時,市上創新幫帶載體,開展以“把黨支部建在產業園區、帶動產業發展,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帶動增收致富,把扶貧車間建在易地扶貧搬遷點上、帶動就地就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建三帶”活動,成立園區黨支部127個、產業鏈黨小組1431個,扶貧工廠(車間)347個,帶動6萬戶貧困戶穩定脫貧、持續增收。開展第一書記代言代銷扶貧產品活動22期,幫助群眾銷售農特產品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