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擔當作為 強化收支管理
我市多舉措兜牢“三保”底線
本報訊(肖敏)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全力克服疫情沖擊和收支矛盾,多措并舉切實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三保”底線,確保了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主動擔當作為,堅決壓實各級責任。市財政局成立“三保”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夯實工作責任,強化對各縣區的幫扶責任,逐縣摸排,對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預算安排存在缺口的縣區,督促及時調整或調劑預算補足,扎實做好基層“三保”工作。各縣區全面落實責任,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工資及時發放和機構正常運轉。
落實監控機制,強化國庫資金管理。我市財政部門科學組織國庫資金調度,確保優先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資發放、保機構運轉;對各縣區“三保”支出執行和庫款余額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市財政部門對收支矛盾突出、債務風險高、暫付款規模大、庫款水平過低的縣區重點關注、重點監控、及時預警,督促縣區加大暫付款的清還力度,防止暫付款長期掛賬,減少擠占庫款壓力。
嚴格支出管理,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我市財政部門嚴格壓減一般性公用經費支出,市本級率先在2020年年初部門預算公用經費基礎上平均壓減5%,因公出國(境)費用壓減90%;堅決制止“先斬后奏”現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從嚴控制新上政府投資項目,重點壓減會議、差旅、培訓、維修維護等經費,展覽類、論壇類、大型活動、調研活動等專項業務經費一律壓減50%以上,壓縮經費優先“三保”支出。
優化資金配置,盤活存量資金資產資源。各級財政部門認真清理并用好結轉結余資金,對支出進度慢、超過年限的、不再開展的項目支出以及受疫情影響難以形成支出的資金,收回統籌用于急需領域。堅持資金與資產管理并重,對低效運轉或者閑置的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通過置換、拍賣、調劑等方式處置,增加財政收入,集中用于彌補全市減收增支和縣級“三保”財力缺口,兜牢兜實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