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綜述
李丹峰 陳波 周燁明
秦嶺最美是商洛,美在風景,美在人文。當你來到商洛,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大街小巷干凈整潔了,公交車上主動讓座了,餐桌上浪費的現象減少了,斑馬線上的文明已經成為常態……一個轉彎,一次凝眸,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在商洛這座城市里,文明的味道越來越濃,市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實。
提高政治站位,實現創文“一盤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風骨。她根植于城市的歷史,立足于城市的當下,彰顯著城市的未來。
自2018年啟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以來,市委、市政府把抓好省級文明城市創建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內容,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委文明委主任、市創文領導小組組長郭永紅深入市區檢查指導創文工作,聽取創建工作匯報,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求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力以赴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努力“創”出新局面,“建”出新成效,為新時代追趕超越提供精神動力。
在創建工作中,我市結合實際,把打造“文明商洛、好人之城”作為創文的品牌工程來抓,緊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突出重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自我加壓、合力攻堅、強力推進,積極探索創新創建載體,建立創建長效機制。從相關單位抽調業務骨干組建市創文辦,實行創文工作“廳級領導包抓聯系、市創文辦統籌協調、市級部門具體落實、干部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全市上下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與此同時,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納入商州區、商洛高新區和市區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成立市創文明察暗訪小組,定期不定期對市區有關部門單位進行明察暗訪,先后發出督辦函101份、創文簡報78期。對重視不夠、敷衍塞責、落實不力的58個部門單位及鎮辦在市級主流媒體給予通報曝光,切實用問責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
打造特色亮點,提升創文“軟實力”
“咱們商洛的文明創建工作從市民關心的熱點入手,解決了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拿公廁來說,已經達到了景區標準,保潔員認真負責,搞得非常好。我是一名老黨員,很是感激。”9月9日下午,一位身穿紅色雨披坐在電動輪椅上的老人來到了商州區劉灣大橋北的一處公廁,將手上的1000元現金遞給公廁保潔員白小芹,轉身就離開了。
“老人的這份愛心,令我們環衛工十分感動。”回想起那感人的一幕,白小芹仍然十分激動。
城市的文明,歸根究底,其實就是人的文明。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貫穿創文工作始終,既注重春風化雨,更注重實踐養成。
在丹江公園,新打造的10公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陣地,處處傳遞著文明的精髓;在主次干道,3700多個“文明商洛、好人之城”鶴型公益廣告牌、旗形好人燈箱宣傳牌亮相街頭,構成了城市一道文明的風景線;在建設工地,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創文宣傳畫,讓遮擋墻變成了向市民展示文明的窗口;10萬冊商洛市民文明手冊免費發送,讓文明的種子在干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同時發力,創文宣傳聲勢有力……以黨政機關、廣場公園、商場車站、建筑墻體、電子屏、公交車體等為載體全方位開展社會宣傳,完善街道、社區、公共場所宣傳專欄,精心展示市民公約、善行義舉榜、文明提示、行業規范、投訴機制等,大力營造創文氛圍,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讓文明理念在全體市民中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先進典型是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自創文以來,我市廣泛選樹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引領作用,不斷賦予創文新的內涵,提升創文“軟實力”。三年來,我市有1人榮獲全國第七屆道德模范提名獎,7人榮獲陜西省道德模范、9人獲提名獎,63人榮獲商洛市道德模范、28人獲提名獎;47人榮獲中國好人和陜西好人稱號;堅持季度發布“商洛好人”,出臺禮遇表彰好人辦法,累計評選表彰“商洛好人”160人;通過舉辦“商洛市道德模范”“最美系列”“感動商洛十大人物”、新時代好少年、“文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以先進典型凝聚更多的“正能量”,2019年5月20日,在2019屆陜西公益季頒獎盛典上,我市榮獲“陜西正能量城市”稱號。通過榜樣引領,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共赴文明之約,打好創文“組合拳”
“由于洪災影響,村里的人購買東西比較困難,我們組織這次愛心捐贈活動,希望可以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愛心人士李亞峰說。
近日,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及商洛市各級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等愛心人士來到洛南縣麻坪鎮峪口村,看望受災群眾,為他們送去了價值1萬元的米、油等生活物資。
自今年四月商洛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成立以來,全市各個領域、各個崗位、各條戰線的廣大志愿者用點滴入微的志愿服務,投身于疫情防控、垃圾分類、文明交通、環境清潔、社區服務等各項事業中,為城市文明添磚加瓦,讓文明之花開遍商山洛水的每個角落,處處洋溢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截至目前,全市網上注冊志愿團體共1096個,在商洛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名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數達33897人。
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發力,合力攻堅。我市堅持以創文為統領,統籌推進創衛、創園、創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相繼完成了數字化城管、健康主題公園、餐廚垃圾處理場、醫療廢棄物處理中心、4個農貿市場、3個小吃城改造、4個公共停車場、45座公廁、32座環衛工人休息室、7座垃圾轉運站等硬件設施建設及污水管網鋪設、旱廁改造、背街小巷硬化等任務。大規模開展“拆墻透綠·花映鶴城”專項行動,中心城區新增綠化面積約4.63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由66.5%提高到68.37%,城市環境不斷優化,創文工作也呈現出嶄新面貌。
對標對表精準發力,推動創文提質增效。市創文辦嚴格對標測評體系,細化目標任務,把責任分解到各部門各單位,落實到具體人,確保每一項責任和任務一個不落落到實處;連續三年邀請省創文專家來商對創文工作“把脈會診”并作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創文工作質量和水平;根據省創文專家組年度測評反饋和市民“隨手拍”反映的問題,舉一反三,立行立改,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任務交辦會、問題整改會專題研究創文難題,補短板、強弱項、提水平,實行銷號管理,切實夯實創建基礎。
廣泛發動群眾,共建共享文明城
創建文明城市,發動群眾是關鍵。我市堅持以活動為支撐,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實現創文共建共享。三年來,先后策劃開展了“文明禮儀進商場、進酒店、進校園、進機關”“省市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巡講”“共創文明城,窗口行業在行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創文知識競賽、創文隨手拍等30多項活動,并與商洛廣播電視臺聯合創辦《好人就在身邊》欄目,為評選出的“商洛好人”逐一制作播發短視頻,并通過公眾號開展網絡推送,取得了良好社會反響。
與此同時,緊緊牽住省級文明城市創建這個“牛鼻子”,不斷深化“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文明單位創建與文明城市創建同進步、同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榮獲全國文明單位24個,省級文明單位130個,市級文明單位585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文藝演出、演講、征文、詩歌朗誦、歌詠比賽、書畫展等,扎實利用道德講堂、市民學校等活動場所,定期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參與性強的創建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文明無止境,創建不停歇。“文明之城”的背后凝結的是商洛人民的辛勞與汗水,是一項項溫暖人心不斷豐富的“民生套餐”,是一件件落到實處得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放眼商洛,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都在向往和追求講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斷豐富著文明城市的色彩與內涵。志愿服務、道德講堂、文明餐桌、誠實守信……這一個個貼著“文明商洛”標簽的品牌,讓市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充分釋放。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路上,我們將不松氣不歇腳,內外兼修,久久為功,以實干實績向全市人民交出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文明答卷”,讓文明之花將商洛裝扮成為名副其實的“好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