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加強新時期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綜述
周文治 李學成 蘇博雅
丹鳳縣積極探索新時期不斷加強和改進共青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引,突出以基層組織建設為著力點,圍繞保持和增強共青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按照“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思路,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能落實,讓廣大團員青年在新時代的追趕超越中爭唱“主角”,讓飄揚的團旗成為丹水鳳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政治引領:借力改革東風,筑牢共青團組織的機制基礎和堅強保障
縣委主動擔當改革政治責任、主體責任,系統謀劃,夯實責任,全力保障推動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先后召開3次縣委常委會、4次深改會,學習團中央《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方案》,研究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工作,聽取改革匯報,推進團建納入黨建總體部署,協調解決基層團組織設置、辦公場所建設等5個問題,扎實推進改革工作。制定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把改革團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方式等4個方面30項改革任務細化分解,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通過定期分析促進、實地督導、排名通報等方式,夯實壓緊改革責任。將共青團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設立青年發展專項經費20萬元、少先隊工作經費1.7萬元、西部計劃志愿者社保繳納專項經費42萬元,為每個鎮辦落實團建經費2萬元,確保基層有錢辦事、有力成事。實行團委書記列席同級黨委會制度,將團建工作納入黨建、巡察和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內容,一同部署、一同考核,推動了各項改革任務有效落實。
科學管理:強化責任擔當,讓團旗團徽在發展主戰場熠熠生輝和增色添彩
團縣委圍繞加強服務管理,激發團員青年活力,堅持規范管理,加強實踐鍛煉,引導團員青年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健康成長進步,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加強團員青年教育,通過專題培訓、流動團課、知識測試、演講比賽等方式,發揮馬爐團員教育培訓基地、烈士陵園、中共商洛工委舊址、庾家河戰斗遺址四個紅色教育基地作用開展主題團日活動,把好青少年思想“總開關”。積極培養發展團員,創新“積分管理”入團辦法、團員發展《調控計劃》、少先隊員《成長手冊》、推優入黨《實施辦法》等,嚴格落實“十步法”,嚴把入團關口,提升發展質量,全縣初中、高中團學比下降至35%、65%,建成“少年團校”1所、中學團校3所,2019年團員青年推優入黨74名,構建起了從少先隊員到共產黨員的培養鏈條。在日常管理中,實行團員表現與“團員評議”、團支部和黨支部“評星晉級”相掛鉤制度,規范團籍管理、團組織關系接轉,做到了嚴在日常、管在平常。引導團員聚焦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等中心工作,實施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六大行動”“凈美丹鳳·青春引領”等系列活動,有效發揮了團員生力軍作用。
創新模式:立足職能發揮,使黨建和團建實現“無縫對接”和“同拍共奏”
丹鳳縣始終把優化體系、發揮作用作為共青團改革的重點,因地制宜創新團組織組建模式,通過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在縣直機關新建團工委6個、機關團委兩個、團總支3個、團支部35個,在工業園區團工委下新建團支部14個,通過教育團工委理順了21所中學團委組織關系,新建教工團支部10個。團縣委對標對表,緊扣“五好”要求,扎實推進團組織標準化建設,創建五好基層團組織13個,示范帶動各領域團組織持續規范達標。積極探索“團委+志愿者組織+社會組織”一體化青少年服務體系,建立易地搬遷社區青年之家兩個、鄉村文化研學基地兩個和丹鳳朝陽愛心志愿者協會團組織,形成了運行順暢、服務有力的團組織運行機制。
持續發力:建立長效機制,鍛造過硬隊伍銜接“精準選配”和“跟蹤培養”
如何讓共青團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大顯身手,是丹鳳縣共青團工作著力點,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縣上首先從隊伍建設破題,優化編制機構設置,為團縣委增加4個事業編制、開發兩個公益崗位,逐鎮辦落實了專職團干部編制。選優配強團縣委班子,選配兩名兼職、1名掛職副書記充實團縣委班子,配備團建指導員209名,配齊了鎮辦專職團委副書記、村(社區)團支部書記、學校團隊干部,確保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強化干部培訓,把團干部納入全縣干部培訓計劃,采取集中調訓、分類培訓等方式,培訓團組織書記、少先隊輔導員110名,確保團隊干部能力和素質適應新時期工作需要。構建工作評價體系,建立了團干自評互評、團員測評、黨政考評、第三方抽評和工作跟評相結合的“5+1”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結果運用,今年提拔重用青年干部14人,其中提拔到重要崗位任職的團干部4名,有效調動和激發了青年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丹鳳縣各級團組織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腳踏實地,苦干實干,不負韶華,在奮力譜寫丹鳳新時代追趕超越發展的偉大征程中,激揚青春,建功立業,筑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