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省人社廳駐丹鳳縣武關鎮陽陰村扶貧干部顧險峰

顧險峰( 左一) 和第一書記陳穎琳在香菇基地幫忙
樊利仁 馮永發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經過兩次主動請纓,去年8月如愿以償,懷著二次‘從軍’,決戰脫貧攻堅的夢想,踏著省人社廳前面駐村工作隊員的足跡,來到陽陰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路……”因為扶貧,陜西省人社廳機關干部顧險峰與商洛大山深處的丹鳳縣武關鎮陽陰村產生了交集,他的駐村幫扶脫貧故事也由此展開。
傳好幫扶接力棒當好發展引路人
“這茬工作隊是盡銳派出,由3名扶貧信念堅定的老兵和兩名博士擔任,都是優中選優,脫貧攻堅戰我們必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光進在檢查駐村幫扶工作時,對武關鎮黨委書記王鋒這樣說道。
武關鎮陽陰村是丹鳳縣深度貧困村之一,是省人社廳定點幫扶村。省人社廳幫扶陽陰村以來,建立了“廳長掛帥、副廳長輪換負責、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幫扶對接117戶、工作隊駐村幫扶”的工作機制,舉全廳之力,真扶貧,扶真貧。從2014年開始,省人社廳為結隊幫扶的陽陰村積極爭取投入了大量資金,使陽陰村的基礎設施大為改善,脫貧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經濟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4%。
顧險峰就是張光進廳長所說的3名老兵之一,按照分工顧險峰負責村里產業和電商發展及所包片貧困戶的日常包扶走訪。
“我們村以前交通條件不好,進出村子只有一條路,路況特別差,現在進出村子有4條水泥路,就連各組道路也硬化了,真心地感謝省人社廳領導給我們辦的一件件實事。”村民汪喜娃提到省人社廳的幫扶贊不絕口。
顧險峰說,駐村幫扶方面他還得向省人社廳之前歷任駐村幫扶干部學習。第一任駐村干部面臨的條件最艱苦,孫小虎、楊國祥盯準養殖業,為陽陰村每戶提供豬1頭;隨后,駐村干部王進斌、王曉虎為改善基礎設施,多次勘察8公里的華陽路,建立鑫盛陽產業園;陳濤、馬喬主要改善民居,進行數據清洗,精準識別164戶貧困戶,發展雞和羊規模養殖,完成華陽路施工;陳曉東、劉明、吳鵬、申旗等人進行村“三變”改革,建立茶園400畝,硬化通組路3條;梅小剛帶領王堯、于小賓建起了村集體經濟,硬化通組路3條,修建便民橋4座,完成道路亮化等工程。如今的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陳穎琳帶領下,協調項目資金543萬元,大力發展產業,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先后協調實施了安全飲水、道路硬化和亮化、電力、通信等10多項工程建設,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群眾利益大如天真幫實扶暖民心
據顧險峰講,去年12月15日22時,村支書李敏接到報告:碾子組李道智家烘干香菇時引發房屋著火,當天,駐村第一書記在縣上開會,李敏著急地說:“這會兒,到現場要翻八里崗,山上霧太大,能見度太低,又是山路,路途太危險,該咋辦啊?”災情就是命令,顧險峰立即穿好衣服和李敏開著私家車,冒著山中大霧趕赴10公里外著火點。在現場,聽李道智媳婦說當天賣香菇的兩萬多元錢還在著火的房內,她幾次要沖進去取錢,都被顧險峰和村干部一起給拉住了。顧險峰和村干部及時組織周圍群眾奮力撲救,控制住了火情。“當時幸虧去得及時,不然傷到人或者引燃后邊大山那就得出大事。”事后,對這件事李敏還心有余悸。
今年疫情發生后,省人社廳領導非常關心陽陰村的疫情防控和生產狀況,緊急劃撥8萬元用于村上疫情防控和復耕復產。正月初六,顧險峰和第一書記陳穎琳備足半個月的干糧,駕駛私家車將首批疾控物資送達鎮村,和陽陰村干部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同時,第一書記陳穎琳還積極為武關疫情防控值班人員籌措17頂救災帳篷,遠在山東探親的兩個駐村干部也遠程為全村群眾推送防疫、復工復產手機信息。
今年2月15日,陽陰村主任代華成給顧險峰打去電話,說受疫情影響村集體經濟香菇基地做袋料的麩皮買不到,急需30噸。顧險峰立即四處打聽貨源,最終通過原來部隊的老首長協調到了32噸平價麩皮并及時送到陽陰村。剛松一口氣,兩天后,村支書李敏又打來電話:“顧部長,咱們村群眾知道你能買到麩皮,群眾也想請你買些,你能否再給想個辦法?”顧險峰一聽頭都大了。但群眾的事不能不辦啊,當問到需要多少時,電話的那頭說“至少200噸”。30噸都讓顧險峰費了不少勁,200噸該咋辦啊?“老首長,現還需要200噸麩皮給群眾,買不下的話我無法回村見父老鄉親,香菇可是我們村群眾脫貧的支柱產業,您權當救我。”顧險峰只得硬著頭皮再向老領導求助,緊急調撥的麩皮在3月初陸續抵達,為陽陰群眾解了燃眉之急。
顧險峰說:“駐村以來,經歷了脫貧和抗疫的大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鳳縣干部務實的作風,他們始終奮戰在一線,任勞任怨,推動著各項工作落地生根,我們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在基層一線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扶志扶智富腦袋發展產業富口袋
顧險峰在一次入戶走訪中,聽說村里有一戶群眾對村上意見大,處處和村干部對著干。剛進這戶家門時,就見到了這個小伙子,他胳膊上有紋身,說話咋咋呼呼,滿口厥詞。顧險峰笑著給他遞根煙說:“兄弟聊聊,哥哥我也是農村娃,這次來扶貧,身穿迷彩服,腳蹬陸戰靴,黨徽胸前戴,當過野戰軍,上過老山前線,山岳叢林里蹚過地雷陣,看你個性強,陪你推心置腹聊聊‘致富經’。”軍人出身的顧險峰氣勢自然不一樣,幾句話就鎮住了囂張的小伙子,兩人聊起了天。后來,小伙子說:“顧哥,和你一聊,氣順了,我聽你的,村上干部也不容易,能喝兩杯酒不?”顧險峰說:“等你收入過10萬元再喝你的喜酒!”顧險峰隨后經常走訪,引導他修德行懂操守,有敬畏知感恩,這戶村上有名的“刺頭”,也走上了發展香菇致富的路子,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只有走出思想貧困,才能真正改變生活的貧困。”顧險峰在幫扶中深切地感受到。省人社廳駐村工作隊在物質幫扶的同時,還扎實開展“四扶五風六化”行動和“四幫四扶”主題活動,通過志智同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了幫助村干部和村內能人開闊眼界,去年10月,駐村工作隊組織陽陰村20多個村內能人和村干部,參加了第26屆楊凌農高會。在參觀期間,村民解玉平感嘆道:“會上展銷的香菇還沒有我家種植的品質好,卻是我售賣價格的兩三倍,唉!信息不對等、物流不便暢、沒有好包裝,只悶頭生產不主動對接市場,這就是我們的差距!”
顧險峰和駐村工作隊干部,積極對接市場,聯系西安愛心企業到村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幫助村上開拓市場,形成了“艷陽春”香菇、陽陰跑山雞等特色農產品。僅去年,組織實施消費扶貧銷售金額達到35萬元,村集體經濟種植的香菇銷售62萬元。駐村工作隊還先后協調省慈善協會撥付33.5萬元,支持村集體產業建設,為全村貧困戶爭取4.2萬元慰問金,聯系愛心組織為村捐款捐物共計7萬多元。同時,依托部門資源,積極開展就業扶貧工作,幫助群眾實現自強自立,鞏固脫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