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敏 通訊員 米樂)“今年的生意基本要靠線上,我們雖然在貧困山區,但是通過直播課堂學到了最新的互聯網營銷方式,也能把商洛的優質農產品銷售出去。”商州區源態蜂業專業合作社法人張亞鋒感慨地說。
受疫情影響,我市農產品面臨滯銷難題。對此,市農業農村局實施信息戰“疫”助農行動,借力“釘釘直播”平臺,開通商洛“春季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直播課堂”,開播《5G時代農產品互聯網銷售及品牌傳播》《危機下的新轉機,直播帶貨助力農產品上行》《新媒體電商與農業創新創業》等一系列農產品營銷直播課程,助力農產品銷售搭上互聯網的快車。3月9日,互聯網營銷師、電子商務數據分析高級培訓師黃小星在直播課堂,為學員們講解了“5G移動互聯網”時代下農產品銷售、新營銷現象、品牌打造,利用各種平臺進行營銷的新模式、新方法;3月20日,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電子商務講師李秀娟在直播課堂講解了直播帶貨的平臺選擇,揭秘主播瘋狂帶貨的話術秘籍,讓學員更加直觀的學習直播帶貨技巧、語言藝術和電商思維。“要在種養之前先學會銷售,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可以利用各自消費群體開展資源整合,以降低成本為第一要務,進行聯盟合作,借助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去搞農業。有技術的可以利用自媒體開展技術轉讓、賣農資,把粉絲發展為客戶,把客戶發展為經銷商,以點帶面經營,帶動當地貧困戶發展致富。”陜西省高素質農民翟文波在直播課堂上,從多個方面分享了他利用電商創業的經驗。
“這種授課方式真好,讓我們宅在家里就可以學習直播帶貨,我們也能成為主播。”柞水學員陳圣禪聽完課后說道。當前,在宅經濟的催生下,今年直播模式迅速在各行各業得到應用,無論年齡、背景、性別和區域,已經成為一股席卷全民的新力量,直播帶貨也成為一種新的農產品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