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林業局局長黨世民
王昱
今年是全市上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生態脫貧帶貧效果事關全市脫貧攻堅大局,我市林業系統生態脫貧工作的重點難點有哪些?目前正在開展哪些工作?又將采取哪些措施鞏固脫貧成效?日前,記者采訪了市林業局局長黨世民。
記者:2020年底前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是我市的錚錚承諾。為了確保實現目標,我市林業部門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黨世民:全市林業部門主要從“抓精準脫貧攻堅服務對象、抓嚴格政策兌現增加收入、抓大力發展長效產業促增收、抓健全長效機制保持續脫貧、抓問題整改提升脫貧質量”等5項措施著手,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上級和群眾的充分肯定。根據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顯示,2019年,全市貧困戶涉林收入19385萬元,惠及貧困人口10.08萬戶、35.58萬人,戶均增收1923元。
記者:提升扶貧效能直接關系到貧困群眾是否真脫貧、高質量脫貧。在這方面,林業部門是如何做的?
黨世民:為了做好扶貧工作,提升扶貧效能,我們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做好生態脫貧的責任感,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全力確保脫貧摘帽目標任務保質保量圓滿完成。突出重點,全力抓好抓實抓細生態脫貧各項工作,我市作為一個林業大市,林業涉及面廣,覆蓋貧困群眾多,我們在扶貧工作中嚴格落實各項政策,重點確保林業惠農政策不走樣,落實到位、精準到戶。同時,抓住關鍵,大力發展林業脫貧產業,切實發揮核桃、板栗、中藥材等林業產業的帶貧優勢,下大力抓基地建設強規模、抓綜合科管提效益、抓示范宣傳樹典型、抓龍頭企業建設促帶動、抓培訓服務強化基礎保障工作,堅持常抓不懈,經過3至5年的不懈努力,使貧困村戶戶有產業、村村有基地,保障長遠受益,強化督查整改,確保扶貧工作扎實有序推進,不斷提高脫貧質量。
記者:目前,我市林業領域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有哪些?如何克服?
黨世民:我市林業領域主要承擔的是生態脫貧,重點是惠民政策落實和林業產業脫貧兩個方面。難點是林業惠農政策覆蓋面大、涉及的戶數和人數基數大,工作復雜、任務艱巨、技術性較強,而基層林業工作受機構改革影響,人員編制不足,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紕漏。另一方面,林業產業周期長,廣大干部群眾對產業發展認識不足,導致林業產業效益相對不高,影響群眾發展積極性。針對存在的困難,我們加大宣傳培訓,不斷提高干群的認識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前謀劃,為基層工作留足時間空間。加強督促檢查和工作銜接指導,全面推行年初部署、階段督查、半年考核等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量全面完成。
記者:今年如何抓細抓實生態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如期脫貧?
黨世民:主要措施是:嚴格落實林業惠農政策,積極做好生態效益補償、新一輪退耕還林兌現等林業惠農政策落實,促進貧困人口增收致富;持續做好護林員脫貧,穩定生態護林員隊伍,強化生態護林員培訓和日常管理,鞏固提升生態護林員“三個一”創建成果,全面推行“一員變三員”模式,促進生態護林員家庭脫貧致富;大力發展林業增收產業,圍繞核桃、板栗、中藥材、林下經濟、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通過實施核桃良種建園、綜合科管,板栗低產園改造、中藥材示范基地建設,大力培育林業產業,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和投身林業產業發展;積極推進“三變”改革,深化“三帶一創”,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合作組織開展林園、土地流轉,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生產經營,推進林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持續抓好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國有林場、牡丹示范園區、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五個一批”開放,吸納貧困人口通過公益性崗位和多種經營增加收入,吸納貧困人口參與林業工程勞務,促進貧困戶增收,實現生態脫貧與林業生態建設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