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亮

屈斐(左一)正在給其他護士傳授氣溶膠霧化機操作方法
2月6日晚上,當屈斐把病區洗澡間的最后一桶垃圾打包完后,一天的工作結束了。穿上外套,掏出口袋里的手機,上面顯示23:48,新的一天即將到來。
在回住處的路上,她的手一直握著手機,心里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回母親發來的那條微信,回些什么?
3天前,母親給她發微信:“我一想到你,就忍不住哭,照顧好自己。”
為上戰場,剪了長發
屈斐,今年38歲,是商洛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長,春節前夕,她主動報名參加了醫院的防疫應急隊,任第一應急隊的隊長。
第一應急隊由該醫院各科室的骨干護士組成,總共12人。從臘月二十九開始,她們就來到醫院感染科二病區,這里是醫院為了應對疫情專門設置的隔離病區。培訓從早上8點開始至晚上8點,主要內容是穿脫防護服和熟悉病區的環境。
大年三十和初一大部分時間,她們也都是在培訓中度過,嚴格訓練,挨個考核,確保每個人都十分熟練。“剛開始,大家穿一次得40分鐘,現在在別人協助下,20分鐘就能穿好。”屈斐說。
這樣規律的訓練被正月初三凌晨兩點多的一通電話打破:“商洛出現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取消當天的培訓,等待通知。”接著,她又接到了護理部的電話,15時到病區正式開展工作。
電話掛斷后的十幾分鐘,屈斐心里很復雜。“即便做好了打仗的準備,但真正要上戰場的時候,還是有些害怕,感受說不上來。”她說。
經過自我調整,屈斐下定了決心,讓老公幫她剪掉了齊腰的長發。“老公擔心我接受不了,邊剪邊看著我,還安慰我說,到時多吃吃,補充營養,頭發可以長很快。我還挺感謝他的用心良苦。”語氣里含著一些笑意。
病人躲閃,溫暖感動
當天23時,屈斐接到通知,由她負責接收新來的一名疑似病人,這也是首次近距離接觸可能存在的新型冠狀病毒。
“是個女士,大概40多歲,挎了個大包,緩緩走過來。說來很奇怪,前一天的擔心和害怕,在面對病人的那一刻就消失了。”屈斐頓了一下。
隨后,她繼續說道:“我在帶那位大姐到病房的過程中,能明顯感到她總是有意遠離我。我到衛生間,給她指熱水壺的位置時,她迅速從里面跳出來,我從衛生間出來,她又迅速躲到里面。她的舉動讓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
安頓好病人,屈斐來回在走廊里忙碌了3個多小時后,才出了病房,脫下重重的防護服,深深地吸了口氣,畢竟這份挑戰從未有過。
很快,屈斐就適應工作了。在臨近隔離區的地方,醫院專門租了一個賓館住,方便她們休息,吃飯在食堂,各方面都很方便。
從早到晚,不說苦累
“每次幫其他小姐妹脫下防護服的瞬間,都非常心疼,她們臉頰、鼻翼、耳后全部都是深深的印痕,里層的衣服已經濕透,腿上的汗一直往靴子里滴,幾次差點落淚。”屈斐說,比起其他姐妹,自己的工作輕松多了。
但其實她的工作并不簡單。屈斐每天早上7點半到病區,先要將前一天醫護人員穿過的洗手衣全部打包好放到固定地方,等著拿去消毒殺菌。
接著打掃清潔區的衛生,到了第一班護士來后,要協助她們穿防護服,所有值班護士的防護服都是她幫忙穿脫。洗手衣、隔離衣、防護服、隔離衣,總共4層,穿上后還要確保防護服的密閉性,最后再幫忙套上重重的靴子。
屈斐每天還要協助市疾控中心過來的專業人員采樣,作血氣分析,給病人從食堂取餐、分餐、送餐,申領物資,收拾垃圾……工作內容很多。特別是作血氣分析時,因為要穿上防護服,戴上手套,一做就是六七個小時,結束后她總是要緩一段時間才能回過神。
凌晨,屈斐才離開病區,回宿舍休息。其他護士是三班倒,每班6小時,但她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我的工作就是要給大家做好保障,讓大家全心全意服務病人,早日戰勝新型冠狀病毒。”屈斐說。
傳承精神,踐行初心
今年67歲的父親,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也是位老兵,得知屈斐有主動請戰的想法,他鼓勵女兒說:“共產黨員就是要時刻準備著沖鋒陷陣。”
“我們家是紅色家庭,要勇于面對困難。”屈斐笑著說,家里除過孩子和母親外,老公、爸爸、公公、婆婆都是共產黨員,她自己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大家都很支持她。
從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四,屈斐已經有11天沒回家,也沒見過家人了。期間父母親分別給她發過一次微信,老公打過兩次電話,大家相互報了平安。只有母親的微信,“我一想到你,就忍不住哭……”她一直不知該怎樣回。
讓她有所顧慮的是,父親剛剛做過支架手術,每兩周要打一次針,同事得知后,主動去家里給父親打針。同事發現屈斐的女兒可能得了麥粒腫,并拍了張照片發給她,看到女兒眼睛腫得厲害,她難過極了。
一起哭笑,齊心戰“疫”
在隔離區的這11天里,屈斐的眼里收藏了很多感動,這份感動不僅來源于每個人的堅持和努力付出,還來源于她們共同戰勝疫情所結下的深厚情誼。
屈斐還講了一個她親眼目睹的故事。
她說,動脈采血主要靠摸血管,而值班護士都穿著防護服,帶了兩層手套,再加上佩戴了護目鏡,采血的難度增加。有一次,她看見一個護士全程跪在地上給病人采血,病人覺得很抱歉,伸出手打算拉一把,又迅速地收回,擔心傳染給面前這個年輕的護士。
除了照顧病人,她們還要接聽病人家屬的電話咨詢,病人出現焦慮、不安情緒時也總是喜歡叫護士。忙完本職工作的間隙,屈斐和同事都會與病人聊聊,幫助他們去除恐懼心理。
“2月6日晚上,我們有個病人出院了,姐妹們還搞了個簡單的歡送儀式,大家都堅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屈斐堅定地說。
采訪至此,已被這群勇敢堅強的白衣天使深深感動。雖然還想知道她們更多的故事,為了讓屈斐她早點休息,凌晨1:30結束了此次采訪,因為5個小時過后,她又要開始新一天的“戰斗”。
還記得采訪結束前,我問她:“此刻,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沉默了幾秒鐘,然后說:“如果可以,我想第一時間回去看我的爸媽,他們肯定想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