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系列深度報道之七
惠民政策精準落地
王 昱
如今,走在商州區腰市鎮廟灣村平坦的水泥路上,一派村美民富的景象:村里村居白墻灰瓦鱗次櫛比,田野上菊芋、白及等中藥材郁郁蔥蔥,養蜂已成村民一項甜蜜的增收致富產業。誰能想到,這里曾是昔日的空殼村、貧困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折射出的是精準幫扶、精準施策,讓眾多像廟灣一樣的村莊摘了貧困帽,蹚出新天地。
近年來,我市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綜合疊加施策,精準兌現“普惠+特惠”民生政策,廣泛開展以部門包村、干部包戶等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全市全面脫貧的既定目標已初見輪廓。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立足于區域特色,依靠扶貧惠民政策的精準落實,讓不同的貧困戶找到致富門路,激發出廣大群眾脫貧的信心決心,讓大家在脫貧奔小康的大道上信心滿滿、不斷向前。
盯住每家病歷
提到老伴的病,孫存香現已不愁了,丹鳳縣蔡川鎮留仙坪村的家庭簽約醫生給孫存香老伴定期體檢,隨時上門診治送藥,還建立了家庭成員健康檔案,對他們的病歷仔細分析,對癥下藥。孫存香性子樂觀,滿臉笑容地說:“我原來當村干部時,誰家有病人,我還幫忙往醫院送哩,現在是坐在家里等醫生來。像我老漢的慢性病,現在也不愁啦。”
為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市上統籌各類資源,從參合參保、住院報銷等方面入手,嚴格落實健康扶貧政策,穩步推進醫保扶貧工作,充分發揮醫療保障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制度支撐作用。
建立醫保扶貧工作新機制,確定醫保扶貧工作三大任務:資助貧困人口參保繳費,確保100%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貧困人口住院合規費用“三重保障”不低于80%;實行“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辦理、一單式結算”。提高醫保扶貧政策宣傳覆蓋率,做到醫保扶貧政策宣傳全覆蓋。
精準標識醫保扶貧對象。依據扶貧部門提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名單及屬性,以縣區為單位對全市貧困人口在新農合信息平臺進行身份確認,并對醫保扶貧對象基本信息核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參加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同時,兌現政策,落實貧困人口醫保待遇。落實參合資助,落實市縣配套資金,建立完善補充醫療保障制度,按照全省統一要求規范建立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框架規范運行。落實扶貧傾斜政策,貧困人口在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門診特殊慢性病報銷封頂線提高20%;大病醫療保險住院起付線由原來的1萬元降至5000元;縣域內醫療機構住院免交押金,使貧困人口真正得到實惠。
目前,我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繼續夯實醫保扶貧責任,加強對醫保扶貧工作重大意義、政策措施宣傳,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堅決打贏醫保扶貧攻堅戰,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切實做實做細醫保扶貧工作。引導農村貧困人口全面正確把握醫保扶貧政策,規范就醫、合理就醫。
一個都不能少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貧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對困難學生的關懷和幫助。一直以來,我市把教育脫貧攻堅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控輟保學、精準資助、結對幫扶、政策宣傳等重點工作,強化措施,強力推進,確保上學路上,一個孩子都不能少。
全市教育脫貧攻堅按教育、行政兩條線,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十項制度”,縣區長、局長、鎮長、村長、校長、家長、師長“七長制”,分別對標履行各自責任,加大勸返力度,及時研究解決問題,比對核查控輟保學對象,實行輟學通報制度,關心關愛貧困學生。利用春節和暑期有利時機,全市1.8萬名教師結對幫扶7.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深入開展“大家訪”活動,宣講政策、送教上門、補正信息、開展扶志扶智教育。創新開展“國辦、戶籍、學籍、資助”4個系統比對核查,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
持續加大市、縣、區學生資助部門貧困學生精準資助力度,全面落實“普惠+特惠”“國家+地方”“學校+社會”全程教育資助政策。上半年,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及時下撥各類資助資金1.86億元,資助貧困中小學生(幼兒)8.6萬人次。積極爭取企業、行業協會資助資金312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1040名。全市教育系統采用發放資助金三聯單措施,落實了貧困學生精準資助政策,實現了應享盡享、不漏一人目標。
據介紹,教育扶貧重要性不言而喻,任務十分艱巨,責任非常重大,在全市整體脫貧摘帽的關鍵一年,我市將繼續聚力抓好控輟保學,切實抓好精準資助,精準掌握貧困學生底數,整合使用和精準發放資助資金,使每一個適齡貧困兒童都能有學上,上好學。
政策保障兜底
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且無其他經濟來源的家庭,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社會保障兜底扶貧能夠保證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平衡收入分配。為此,我市大力實施社保兜底脫貧工程,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家庭實施政策性保障兜底,確保應保盡保。
在全方位宣傳兜底脫貧政策,提高政策知曉率的前提下,我市著力織密織牢“六張保障網”。及時排查未脫貧建檔立卡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將符合貧困戶條件的農村低保對象全部納入建檔立卡范圍,享受相關扶貧開發政策;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實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全面落實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各縣區聯合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對本轄區內所有在冊和新增的特困人員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確定其應享受的照料護理檔次和標準,并根據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變化及時調整其應當享受的照料護理檔次和標準。確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生病住院有護理、日常起居有照料。
全面落實臨時救助救急保障,細化明確對象范圍和類別。進一步健全完善臨時救助“分級審批”和“先行救助”工作機制。全面落實殘疾人社會福利保障,進一步健全殘疾人“兩項補貼”管理制度,規范資金發放流程、方式;全面落實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保障,并匯聚公益慈善和社會工作人才力量助推脫貧攻堅行動,確保到2020年底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50%以上。
據介紹,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期,各部門帶著責任扶真貧,帶著感情真扶貧,嚴格落實健康扶貧政策,繼續深化兜底政策落實,加大教育扶貧政策扶持力度,將多措并舉助力全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