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系列深度報道之三
架起供需橋 解決出山難
劉媛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戶地里的農產品,一頭連著廣闊的消費市場,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市堅持政府引領、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積極探索創新消費扶貧機制,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打通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從根上為貧困戶架起了消費扶貧的供需橋梁。
上門收貨 扶貧超市顯身手
金秋十月,層林盡染。雖然秋風蕭瑟,可鎮安縣永樂街辦栗園村貧困戶盧才鳳的心里卻暖呼呼的。她一大早就打掃好庭院,收拾好準備出售的農家土雞蛋和純糧掛面,因為聽說縣上扶貧超市的工作人員要上門來收山貨。
盧才鳳家里有20多畝山地,一半以上用來種植小麥,雖然收成還可以,但糧食價格低,經濟效益并不好,包扶干部建議她將自家收的小麥磨成面粉,加工成掛面,收入就會增加一倍,還聯系縣上的扶貧超市簽訂了供貨協議,只要是自己生產的農產品,超市保底回收,這樣銷路不愁了,她和老伴也干勁十足。最近幾天,不僅純糧掛面,家中的30只山羊、50多只雞和2頭黑山豬,也早早被超市預定,預計年底純收入超過2萬元。
盧才鳳高興地說:“從去年到今年,一直是他們來收,這些貨也不愁銷售,扶貧超市的人一來就拉走了,我想明年擴大一些,再喂上幾百只雞,我們兩個老了,還想奔向小康生活。”
記者在鎮安縣城的扶貧超市里看到,貨柜上整齊地擺放著木耳、掛面、香菇、土蜂蜜等特產,燈箱上的“鎮安扶貧特產”“以購代捐獻愛心消費扶貧積功德”等字樣格外顯眼。去年10月15日,這個扶貧超市作為全市第一家縣級扶貧超市正式開業,吸引了當地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超市負責人袁業華告訴記者,開辦扶貧超市最初目的就是解決貧困戶和農戶農產品銷售難、銷售不暢的問題,截至目前,鎮安建了兩個扶貧超市,在全縣15個鎮辦154個村,全部建立了收購點,貧困戶只需把自己的產品送到最近的收購點,他們就有專人進行收購、分揀包裝、統一銷售,目前全縣銷售農產品3000多萬元,帶動貧困戶1500多戶,戶均增收3000多元。
10月29日,位于市區通江西路的扶貧超市內,洛南小伙張博正在挑選農特產品。張博離開家鄉后,在山西運城安家立業,這次回來探親,聽說開了扶貧超市,便來轉一轉,想帶點土特產送給在運城的親戚朋友。張博告訴記者,扶貧超市里的東西物美質高,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在這里購買很放心,省去了到處逛街購買的麻煩,還能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家鄉的貧困群眾增加點收入。他還留下了超市專柜的聯系方式,打算以后通過郵寄的方式,讓更多的外地朋友吃上商洛的美味。
據了解,扶貧超市作為消費扶貧的主要形式,將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與社會消費和電子商務有機結合,成為各縣區推進消費扶貧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扶貧超市、在大型超市設立扶貧專柜29家(處)。
積極探索 產銷對接拓銷路
在商洛廣袤的土地上,從不缺乏高品質無公害有特色的綠色農產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怎樣才能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從根本上解決農特產品“出山”的難題?消費扶貧成了打通城鄉消費壁壘的重要環節。為答好這一消費扶貧促增收的時代命題,我市積極探索,在全省率先印發《關于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建立扶貧超市推銷,依托電商平臺廣銷,支持生產主體直銷,設立展銷中心展銷,組織幫扶單位助銷,利用寧商協作幫銷,舉辦節慶活動促銷、動員社會力量帶銷,強化宣傳推廣拓銷,著力破解扶貧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助推貧困群眾有效增收。
在剛剛過去的陜閔合作論壇商洛特色農產品推介周活動上,我市同時在漳州和福州舉辦專場推介會,開展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福建客商對我市核桃、板栗、香菇等特色農產品青睞有加,活動現場銷售13.6萬元,達成合作意向9個。
10月22日至26日舉行的第二十六屆楊凌農高會上,茶葉、核桃、食用菌、中藥材等12類60多種產品參展,同時在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展館設立展位12個,集中宣傳展示我市生態特色農業和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成效。來自甘肅的魏先生,被擺桌品茗的商南茶葉吸引了去,通過品嘗后購買了幾盒,他高興地說:“這個茶葉湯色嫩綠,口感香醇,我要帶回去給家人嘗嘗。”
位于商洛高新區的陜西君威農貿有限公司,通過不斷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和市場占有率,于今年把公司生產的板栗和核桃系列產品賣到了東航、高鐵、京東,帶動近萬名群眾通過發展產業實現穩定增收。公司副總經理王丹平說:“我們有30萬畝的板栗基地,其中12萬畝已經流轉到公司,其中帶動基地100萬畝,通過基地、種植、收購、營銷等我們帶動了32個鎮辦2萬戶5萬多人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4戶,每戶每年增收在3000元以上。”
此外,我市與中鐵西安集團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魔芋、核桃、板栗等5個品種的即食產品已在中鐵西安集團公司每日開行的199趟動車組列車上推廣銷售,輻射全國4個直轄市和蘭州、杭州、廣州、成都、昆明等18個省會城市。同時有6個品類14個單品農特產品集團公司下屬的雙維公司超市上架銷售,其中簽訂了年銷售農產品魔芋20萬元的保底銷售在雙維超市下屬9家超市上架。
創新機制 “扶貧花”結“幸福果”
為廣泛發動市內外企業積極推進消費扶貧工作,今年8月份,我市成功組建消費扶貧協會,組織縣區推薦有實力、有擔當的49家帶貧企業加入協會,在協會帶領下合作聯營,抱團闖市場,由消費扶貧協會對外統一承接訂單,統一發貨運送,組織中省幫扶單位、市級包扶團、市級有關部門和供購企業代表簽訂消費扶貧產品訂購協議55份、金額5.37億元。另外,全市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47家,省級以上示范合作社94家,帶動332個貧困村1.5萬多戶貧困戶脫貧。
市上積極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設扶貧專賣店和電商扶貧館,在鎮村設立電商扶貧服務站點,引領貧困群眾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特產品。僅今年上半年全市農產品線上銷售額5個多億元。同時依托陜西森弗、山陽恒瑞、商南恒城等農業龍頭企業,采取“訂單農業”模式,實現農特產品生產與消費主體需求無縫對接。
市總工會印發《關于開展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通知》,明確在脫貧攻堅期間,各單位工會安排不低于30%的職工福利費用,購買各縣區建立的扶貧超市、農業經營主體以及貧困村、貧困戶的各類農特產品,幫助貧困村和貧困群眾擴大農特產品銷路。今年前8個月,用于采購農特產品的資金達2460多萬元,其中用于發放職工福利2300多萬元,用于“送清涼”“送溫暖”活動物品采購160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社會各界累計參與幫銷商洛扶貧產品金額2985.78萬元。全市消費扶貧收益占貧困群眾總收入的20.5%。這些令人振奮的數字,聚眾人之力打通了扶貧的最后一公里,是“扶貧花”結出的“幸福果”,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路子,更承載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