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喻博)山陽始終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摘帽的主抓手,積極引進國務院扶貧辦在全國重點推廣的農業產業化扶貧工程之一——金雞產業扶貧項目,建起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奏響山陽脫貧攻堅時代強音。通過發展金雞產業,目前全縣已完成收益分紅1137.18萬元,預計到今年年底可帶動全縣239個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5665萬元。
為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山陽縣搶抓廣西南寧農業合作項目對接洽談會機遇,順利與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約金雞產業扶貧項目,成為全省唯一的一個試點項目縣。該項目位于高壩店鎮,占地1007畝,總投資3.65億元。2017年6月啟動建設,現已全面建成。北區120萬只蛋雞滿欄生產,沼氣發電廠和有機肥廠試產成功,5.9兆瓦的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南區10萬噸飼料廠和2.3萬噸的蛋品加工廠投入使用,紙箱包裝廠、蛋品交易中心等關聯產業生產運轉正常。
山陽金雞扶貧產業園秉持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同步建設環保設施,實現了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清潔能源、有機肥料、有機種植的良性循環。特別是在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采用全球領先的生物發酵技術和沼氣發電技術,既消納了園區內的污水和雞糞,還能綜合利用全縣廢棄菌袋和農作物秸稈等1.5萬噸,年可轉化綠色電力1400萬千瓦時、有機肥料5萬噸,徹底解決了農業污染治理難題,真正守住了綠水青山,又增加了生態效益。
在金雞產業扶貧項目引進伊始,山陽縣沒有簡單地去復制照搬這種模式,而是從縣情實際出發,探索形成“125”利益聯接機制和“2+X”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125”利益聯接機制即依托一個產業園區,精心打造“金雞”和“光伏”兩大產業,為6606戶貧困戶提供資金折股量化分紅、生產經營獲利、財產性增收、三產融合創收、勞務就業等五大收益保障。“2+X”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即利用“金雞扶貧”和“農光互補”兩大產業園,給全縣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配股分紅,形成原始積累資金。“X”是在村集體利用原始積累資金,采取發展特色產業、異地置業、鄉村旅游等多種形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