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經濟發展
鎮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本報訊鎮安縣全面推行“三個創新”工作機制,啟動“七大便民行動”,開展“三項活動”,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
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聚焦審批工作流程,全面推行“三個創新”工作機制,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抓工作體制創新,按照受理業務種類,合理設置經濟、建設、社會和農業農村4個審批股室,整合審批事項,編制《行政審批服務指南》,減少申報材料30%以上。抓工作機制創新,推行鎮辦“委托”辦理的審批形式,方便企業和群眾就近辦理;推行“五段并聯”和“容缺后補”受理制度,壓縮各類事項辦理時限50%以上,解決了建設工程領域“前置多、材料雜、周期長”等難題。抓業務技術創新,按照“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原則,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推出“微信+審批”辦事平臺,實現了微信辦事辦照;整合地方平臺、部門專網、獨立信息系統,推進審查事項、辦事流程、數據交換的標準化建設。
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建成7000平方米黨政務服務中心,啟動“七大便民行動”,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行黨政融合受理,將政務業務和黨群業務統一納入政務平臺辦理,向群眾提供規范化的窗口服務,實現全縣所有涉及群眾事項“一廳式辦公”;實行朝九晚五、中午不關門工作機制,方便群眾辦事當天辦結;實施容缺受理,對57項公共服務業務支持容缺受理,缺項可通過微信、QQ、郵件和鎮安政務網等渠道補交資料;開辟綠色通道,針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辦事群眾,采取綠色通道、免費輪椅、代辦服務、主動聯系、母嬰室等服務措施,方便群眾辦事;實行免費寄遞和業務代辦制度,對當場無法辦結的事項,在辦結后進行免費快遞上門;針對特殊和外地人群,實現全程免費業務代辦,提供“保姆式服務”,讓群眾少跑路。
對準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開展“三項活動”,把政策宣傳好,落實到位。開展公開承諾踐諾活動,在縣電視臺開設“營商環境公開承諾專欄”,由“八辦五組”牽頭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目標任務、時限要求、服務標準等內容進行公開承諾,倒逼責任落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組織開展座談活動,向企業客商、社會各界人士宣傳政策法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梳理企業辦事的痛點、難點和堵點,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水平。開展資料宣傳活動,發放營商環境宣傳畫冊、知識手冊5000多份,郵寄《致企業家一封信》1300多封,廣泛宣傳招商引資、投融資等優惠政策,社會各界對營商環境的知曉率和滿意度不斷提升。(鎮安縣委改革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