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架著拐杖的殘疾青年,歷經生活的艱辛,摸爬滾打創業28年,硬是靠著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從秦嶺深處的南坪村,兩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架拐走進大會堂
——記“全國自強模范”獲得者魏萬林

本報記者 趙有良
六七天來,丹鳳縣武關鎮南坪村民樂集團的魏萬林始終沉浸在一種無比幸福的陶醉狀態。
令他終生難忘的是5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的那一幕:當習總書記快到他身前時,他早已興奮地伸長雙手大聲說:總書記好,我是陜西人。看到習總書記微笑點頭后,顫動地握住習近平總書記溫暖的大手,淚流滿面,竟長時間攥著不知松手。“原定十分鐘的接見時間,延長了半個小時。受到接見的人個個熱淚盈眶,激動萬分,幸福無比!”“那天是我人生流淚最多的時刻,有感動的淚、有激動的淚、有幸福的淚!那一刻讓我深深感到,這一生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說起那個激動幸福的時刻,這位山里漢子眼眸里閃著淚光。
拐杖撐起人生路
魏萬林是土生土長的武關人,剛出生時就被抱養,7個月時因高燒得了小兒麻痹,導致右下肢癱瘓,父母為他求醫欠下了好多外債,5歲前只能爬行,6歲就開始架拐行走。8歲開始上學,先后換了6所學校,寄宿過5個家庭。上學的時候,翻山過河越坎都有左鄰右舍和同學、老師幫助,給他幼小的心田埋下了感恩的種子。當然,他也受到過無數次嘲諷恥笑,特別是有人幾次當著他的面對養父母說,抱養這樣一個殘疾娃,將來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怎么能夠照顧養老啊!這話像刀刻一樣,讓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定要活出個人樣的倔強個性。
初中畢業后,魏萬林因身體原因沒有繼續求學。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想外出打工,卻總被拒之門外。一天他無意翻看了親戚學裁剪的筆記,竟產生了學做衣服的想法。“我腿腳有病,但胳膊手好好的,要學裁剪是沒麻達的。”“我要證明給所有人看,殘疾人一樣可以活出人樣!”


20歲那年,魏萬林揣上湊借的2000元錢,到西安學裁剪。實習期間為節省費用,夏天寄宿過大橋下、候車廳,冬天鉆到人家的窩棚內、窯窟里。乞求著給杭州一位老師傅當學徒,憑著“別人可以,我也可以”的勁頭兒,學到了師傅裁剪的壓箱技術,為后來的艱苦創業打下了厚實基礎。此后,他回到武關老家,租店面開服裝店,一年后又搬到丹鳳縣城,還開了個布匹店,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由于做的服裝款式新、式樣多,慢慢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終于有了一些積蓄。
生意紅火起來后,他發現社會上想學手藝謀生的年輕人很多,就開辦了服裝裁剪培訓班。一名殘疾人來學裁剪,讓他想起了自己找工作的經歷,就決定對報名學習的殘疾人免費,三期培訓了200多名學員,讓他們學到了一技之長。在傳授服裝裁剪技術期間,他認真負責、熱心厚道,贏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1992年,他所帶的女徒湯鳳梅悄悄愛上了這位勤快、能干、樂于助人的大哥哥,一年后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魏萬林一副拐杖不離身,一把剪刀謀生活,這樣的條件父母親朋都為他的婚姻擔憂過。湯鳳梅的到來讓魏萬林覺得這是上帝恩賜給自己的天使,從此更加堅定了干一番事業的意志。
自強不息創大業
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1994年5月,魏萬林陪生孩子的妻子回家,聽說一外地人在南坪村七里店辦的加油站有意轉手,便和妻子商量,貸款8萬元把加油站盤過來,可沒想到這個加油站社會口碑不好。為了改變經營現狀,魏萬林設法籌集資金,自己拉油,販糧食、運瓜果,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兩年后還在加油站隔壁開了個小飯店,供過往司機食宿,誠信熱情的經營方式,贏得了過往司乘人員的認可。加上312國道改造施工,車流量增加,加油站的生意越來越好,一下子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為了做大商貿貨運業,2000年312國道改道,他又投資100萬元,在南坪陶家堡新建了一座加油站,與商洛石油公司簽訂運油協議,籌資新購油罐車,從源頭榆林把油運送到延安、商洛、襄樊、長沙、合肥等地。2004年創辦了丹鳳縣順通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事業成功了,魏萬林被當地人稱之為武關驕子。可自小得到鄉親們太多幫助的魏萬林,每當看到一些鄉親為養家務工找不到活發愁時,特別是和自己一樣的殘疾人打工沒人要、掙錢無門路時,魏萬林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著:咋樣才能讓鄉親們在家門口致富。
妻子湯鳳梅喜歡田園采摘,看出他有幫家鄉人的念頭,建議他租地搞農業,這樣就能帶動左鄰右舍多就業。這時鎮黨委、村支部也有意將他作為產業致富帶頭人和黨員發展對象來培養,鼓勵他帶頭搞富民產業。為此,他和妻子專門去山東壽光拜訪蔬菜之父王樂義,堅定了發展農業產業的信心。在多方的支持下,2010年6月,魏萬林拿出所有積蓄,從縣聯社貸款300萬元,籌資1200萬元,租賃土地、修建蔬菜種植大棚,創辦了商洛民樂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聘用村里的貧困群眾和殘疾人到園區務工,從蔬菜種植、花卉培育向采摘觀光、餐飲娛樂、保鮮儲藏、技術培訓延伸發展。后又建立了年產100萬袋的標準化香菇種植基地,成立丹鳳縣武關民樂蔬菜專業合作社,將基地建成集休閑、采摘、餐飲為一體的生態園,并創建成全市無公害農業產業示范園區。
一家富了帶百富,大家富了才真富。在產業園區的帶動下,貧困戶陳粉絨、江霞、耿彩存、耿愛軍、李萬忠、李軍明等相繼到園區務工增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園區務工、參與產業、金融扶持等形式,帶動幫扶貧困戶688戶,扶持227戶貧困戶穩定脫貧。多年的努力和奮斗,贏得了組織和社會的認可,2012年魏萬林入了黨,又被村民推選為村主任,成為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的帶頭人。
肩頭有了更重的擔子,就得尋找更多的致富路子。核桃是武關的特色產業,丹鳳是核桃加工的集散地,每年有10多萬噸的核桃殼成為廢棄物。在發展核桃產業的過程中,魏萬林得知核桃殼蘊藏著巨大商機。2014年,在市、縣殘聯組織和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他籌集4500萬元,創辦了陜西鳳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起10萬噸核桃殼深加工生產線,年產活性炭1萬噸,生產民用活性炭吸附包、炭雕花瓶、花盤、筆筒等工藝品,工業用催化劑、打磨劑等化工產品,為當地群眾從小核桃殼里找到了大財富。,魏萬林夫婦看望慰問鐵14歲智障孤兒歲智障孤兒。
他更懂得殘疾人
“命運雖然對我不公,但社會卻給了我極大的幫助。”魏萬林始終認為,自己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幫助。身為殘疾人,他在創業的過程中,總會設身處地為殘疾人著想,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用感恩之心回報社會。
“他富了,但沒有忘記那些困難的群眾。”現任南坪村主任田吉良說,魏萬林在辦加油站時,誰家有難事,他就熱情相助,有一家孩子考上大學,他送去6000元,村民張某患病手術,他送去5000元,七里砭群眾過河不便,他出資購買水泥和鋼筋修建便民橋,為寨子園修建道路。
“建起民樂公司后,他心里總是牽掛著鄉里鄉親,特別牽掛的是殘疾人。”民樂公司黨支部成員余淑娥說。老隊長鄧忠誠一家有5個殘疾人,這家就成了魏萬林幫扶的重點,除讓鄧忠誠到公司打工外,四時八節都去慰問,年年送去米面油和3頭豬仔,一幫就是10多年。公司不僅為鐵峪鋪敬老院免費贈送時鮮蔬菜,2014年還拿出15萬元,舉辦了“感恩社會引導殘疾人自強不息”文藝晚會,在全市7縣(區)巡回演出。2016年“六一”兒童節。為竹林關中學、武關小學留守兒童捐款捐物7萬元。2018年8月捐物捐資在民樂集團成功舉辦了全國第9個肢體殘疾人愛心活動。
“魏萬林不僅是優秀企業家,更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武關鎮黨委書記王鋒說,2010年7月23日晚,武關鎮遭遇特大暴雨襲擊,民樂公司200畝蔬菜產業基地遭受重創,魏萬林夫婦在著手開展自救的同時,還將援助之手伸向更多的斷糧絕炊的受災群眾,從公司建設資金中拿出1萬元,購買了2噸面粉和20箱方便面,送到鎮政府救濟受災群眾。
“光有工作還不行,怎樣幫殘疾朋友走上社會,融入社會,有尊嚴地活著?”作為縣市級政協委員,他每年提案都是為殘疾人在就業、醫療、康復等方面建言獻策。在魏萬林的帶領下,商洛民樂已發展成集團公司,下轄3個子公司、1個專業合作社,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實現利潤1200萬元。公司就近就地安置勞動力就業450人,其中有貧困群眾和殘疾人百余人。這些年來,公司為71戶貧困戶免費發放食用菌袋16.3萬袋,整合“產業貸”資金,讓400戶貧困戶3年每戶分紅9000元,帶動了更多的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真正體現了民樂公司“讓百姓安居樂業”的深刻寓義。
患難夫妻雙勞模
魏萬林獲全國自強模范的消息在武關傳開后,公司的人、園區務工的一見面都嚷著要和萬林握手、合影,說這是總書記剛握過的,要沾沾喜氣。特別是萬林的養父母、岳母三位老人臉上笑開了花,高興得幾晚上睡不著,說是給魏家、給武關人爭了光!“在別人眼里萬林是個殘疾,可在我眼里他很健全,是個寶貝疙瘩。他孝敬老人、關心孩子,我媽老夸這個女婿最好!可惜我爸和他親生父母都去世了,要不也高興得要照相了。萬林這幾年對6位老人都很孝敬,對他的幾個兄長姐妹家也很照應,兩個兄長都安排在公司就業。”“老魏這半生很辛苦,可從來沒叫過苦。作為殘疾人出門辦事,大多我都得陪著,自辦加油站以來,他學會開車后,每次出車我更操心,先后出過兩次事故,一次到山里拉木材,翻車摔得頭破血流,傷口縫了好多針,加上做手術,他身上留下很多傷疤,此后出門辦事,我就不敢再離身。”“2015年臘月二十八,他連續多日操勞,半夜肚子疼,忍到天明后,送到縣醫院檢查說是腸梗阻,要動手術。怕誤診,大年三十送到唐都醫院,醫生給藥讓回家住院保守治療,返回的路上,幾次下錯高速路口。這次住院掛了16天吊瓶,人一下消瘦了40斤。”“在我眼里,他是一個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男子漢,對我備加呵護,特別寵愛,可以說是要啥給啥。他平時都會送我禮物,但最難忘的是他第一次送的生日蛋糕打動了我,如果說當初對他的感情有同情的話,現在則全是真愛。”“前多年在人前他有點自卑,我都不敢化妝,現在每次陪他出門,我總是盡量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一點,讓他覺得更自豪些。現在,我成了他人生的另一支拐杖,兩次進京開會,作為陪護人員也走進了大會堂,這次還擔心讓不讓我們參加接見,結果我還握上了習總書記的大手!”“老魏常說要知恩圖報,最初我們只是為了給自己創一份家業,讓家人和鄉親生活得好一點。可多年來,黨和政府給了我們許多榮譽,老魏先后被評為市創業帶頭人、市十佳創業就業之星、市道德模范、感動商洛十大人物、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陜西省自強模范、陜西省勞動模范,去年6月,他當選為全國第七次殘代會代表,是多屆市政協委員,我也先后被評為市、縣女創業領頭人,成為縣勞模、市人大代表,這多少也沾了殘疾的光。”
面對榮譽,魏萬林則謙遜地說:“那么多的殘疾人創業成功者,黨和政府卻把這么高的榮譽給了我。我要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說實在的,我做的并沒有那么好。”他表示要把黨和國家授予的榮譽作為最大的動力和無形資產,做好旗桿,不負眾望,努力把產業做優做強,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共同富裕,帶領更多的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