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興經濟業態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柞水深化改革持續釋放發展潛力
本報訊(張瑩雪鄭光子)柞水縣堅持以綠色發展為目標,大力實施縣域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新興經濟業態,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縣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智慧柞水”建設,啟動柞水大數據平臺、數字經濟項目庫、縣級融媒體中心及相關配套項目建設,完成電信、聯通光網端口2000個、光纖傳送基站25個50公里,實施現有移動4G物理站點升級改造和營盤至鎮安交界干線建設工程,力爭城區、集鎮所在地和行政村網絡寬帶全覆蓋。積極培育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大力引進數字經濟重點企業研發中心、分支機構,配套引進一批中小型數據應用商、中介服務機構,著力培育以數字經濟為主的中小微創新型企業集群,積極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啟動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籌建中國木耳大數據中心、秦嶺道地中藥材產業信息化中心和秦嶺大健康信息化中心,加快對農業、工業、旅游、文化等產業的數字化植入,不斷提升柞水信息化發展水平。
全縣聚力做活民營經濟,實施“智慧縣域+普惠金融”試點,落實減稅降費等各類政策,健全風險補償機制,降低民營企業貸款成本。建立企業走訪聯系制度,積極回應企業訴求,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和營銷服務,優化提升企業營商環境。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加大優質企業扶持力度,加快歐珂公司上市步伐,力促聚利村鎮銀行開業運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簡化各類審批事項辦理流程,力爭全年新增民營企業200家、“規上”“限上”企業15家,非公經濟占GDP比重超過56.5%。
全縣堅定不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全年實施重點項目86個,計劃完成投資107.6億元,其中市級重點項目20個,完成投資55億元。抓好木耳菌包廢棄物再利用等新興產業和延鏈補鏈項目建設,力促特醫食品加工等30個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強化儲備項目包裝策劃,加快推進重大前期項目工作,逐一落實包抓縣級領導和工作隊,力爭藥王養生谷休閑養老觀光旅游、銀杏谷國學文化養生養老基地等20個重大前期項目年內開工。發揮西安市柞水商會及5個駐外招商聯絡處作用,加強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宣傳推介,力爭全年引進重點項目30個、落實招商到位資金85億元,爭取專項資金8.5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