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初期,商洛城鄉群眾穿著基本上是黑、白、灰、藍四色,帶補丁衣服很常見。

1995年,山陽色河鄉村群眾會上,補丁衣服已經退出歷史舞臺。

1985年起,個體服裝經營十分紅火,商州西街成了服裝一條街。

1996年,西服開始流行,一時間布料生意火爆。

2000年,女孩們的服裝逐漸休閑化。

2006年夏,商洛市民著裝時尚靚麗。

2018年12月,鞋業高度發達,讓人們行走更舒適。

2018年12月,實體店以各種促銷手段與網購抗衡。

2018年12月,大眾服裝店里的潮流服裝。

2017年2月,丹鳳春節市場上百姓的服飾。
文/圖記者 方立 方方 謝非
服裝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也是一幅幅穿在身上的歷史畫卷。改革開放初期,商洛人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穿衣完全是為了蔽體,衣服單調沒有色彩,農村群眾還時常穿著補丁衣服。40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方面的變化尤為明顯,舒適保暖、潮流個性的服裝成為年輕人的首選。如今走上街頭,隨處可見衣著新潮、時尚靚麗的女郎,裝扮酷炫、大方得體的男士,老年人著裝也不再單調沉悶,樣式新穎、顏色花哨。五彩繽紛的服裝,美化了形象,“點靚”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