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蕾)“謝謝你們及時幫我追回了轉錯的錢,不然無法交易,我這生意就要受影響了。”小伙張君緊握著丹鳳縣龍駒法庭辦案人員的手如是說。
原告張君系一建材生意人,2018年10月27日,其通過支付寶轉賬方式,轉給供貨商高其2萬元貨款,因其疏忽大意,錯將2萬元轉給了與高其同名的被告名下,眼看貨款截止日馬上就到,錢卻轉錯了人,小伙張君著了急。通過查詢找到了被告高其的戶籍地及聯系方式,10月28日,原告張君一大早便心急火燎的來到龍駒法庭請求立案,要求被告高其及時返還因其轉錯賬得到的2萬元。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及時聯系到被告,通過釋法明理,告知其錯轉的貨款屬不當得利,并向被告高其耐心講解了拒絕返還不當得利的法律后果。被告高其最終承認收到2萬元轉賬的事實,他聲稱并非是不想還,而是要通過法律方式確認返還,避免引起日后不必要的麻煩。承辦法官當場對雙方進行了分別勸解,最終被告高其當即返還了原告2萬元轉賬,一起因轉錯賬引起的不當得利糾紛及時得以解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支付寶轉賬已然變成了一項受年輕人青睞的支付交易方式,其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小伙張君的案例值得廣大年輕人重視,在通過支付寶轉賬時一定要細心謹慎,信息核對無誤后再確認轉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造成經濟上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