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倩



進入十一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冷雨仿佛為即將到來的“雙十一”造勢,讓即將到來的購物狂潮更顯火熱。都說“雙十一”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電商企業之間市場份額的競爭,是消費者之間搶單的PK,是快遞行業速度的比拼……在這場“戰爭”里有成千上萬的人等著收獲驚喜和“心愿清單”,也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默默付出努力,不計日夜地忙碌著。
“雙十一”,是對快遞從業人員的一次“大考”。面對這次考驗,我市郵政管理局精心安排部署,嚴密監督;快遞企業眾志成城,準備充分;快遞員們提振精神,整裝待發,時刻準備著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安全的方式將包裹送到客戶手中。
市郵政管理局 加強監管確保安全運營
近期打開電腦網頁,各種預售、優惠券和各家店鋪的廣告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各大電商企業早已摩拳擦掌進入實戰狀態,準備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線上銷售的火爆,也預示著線下快遞行業的忙碌。據我市郵政管理局統計,僅去年“雙十一”期間,即11月10日至20日,我市的快件進口投遞總量102萬件,頂峰時單日處理量為13.5萬件,今年根據綜合研判,“雙十一”期間,預計我市進口投遞總量約130萬件,同比增長27%,單日處理量最高約17萬件。
市郵政管理局行業管理科工作人員介紹,每年我市快遞業務旺季主要集中在“雙十一”“雙十二”電商促銷期間和圣誕節,以及2019年元旦和春節前夕,共計96天。其中,“雙十一”期間(11月13日至17日)我市將出現旺季峰值。今年旺季期間恰逢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同時近段時間天氣預報有雨雪天氣發生,這為快遞企業在“雙十一”安全運營增加了難度。
為了保障寄遞渠道安全暢通,避免出現因快件量激增帶來的服務質量下降等情況,市郵政管理局已經提前制定了旺季保障實施方案,以“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為目標,堅持服務與安全并重,全力保障旺季平穩運行,確保全網不癱瘓、不爆倉。作為監管部門,市郵管局從10月中旬開始對全市的郵政、快遞企業進行專項檢查、督導,同時加強信息、流量的預測監控,指導快遞企業針對可能存在的“非法加盟、經營、勞資、投訴”等糾紛隱患,做好排查化解工作,在打好旺季安全保障的同時,確保服務質量不下滑,群眾滿意度有保證。
“安全永遠是不能忽略的,月初時我們已經督促各企業為業務員進行安全意識提升培訓,我們也會不定時對轄區內企業旺季保障情況進行實地檢查。”市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全市各快遞企業配齊25臺X光安檢機,實現六縣一區過機安檢全覆蓋,確保快件安全寄出。旺季期間,市郵管局將專門安排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時刻跟蹤快遞行業情況,確保與企業之間信息聯絡暢通,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及時處理,同時制作專題宣傳片,在商洛電視臺一套、二套滾動播出,宣傳快遞行業工作規范,傳播快遞行業帶來的正能量。
快遞企業 嚴陣以待迎接“雙十一”
11月5日9時,雨絲飄飛,天氣陰冷。在陳塬街辦圓通速遞公司,一輛載滿了貨物的大貨車駛進倉庫接貨口,已經連續卸貨、分揀了3個多小時的分揀員又各自回到了工作崗位,麻利地從自動傳輸帶上將自己區域的貨物取下,動作嫻熟、利落。“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雙十一’,經過該倉庫派往各縣區的快件都會盡快發走,盡量不占用倉庫空間以免出現積壓。”市圓通公司總經理倪小同介紹道,今天已經回來3車貨了,全市的派貨量1.7萬件,預計到“雙十一”期間,每天的派貨量約有3萬件。
經歷了6年“雙十一”旺季的倪小同,顯然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去年公司搬了新的場地,建設了1100平方米的倉庫,更換了自動傳輸帶和自動掃碼儀以后,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為今年的旺季派件提供了硬件保障。平時圓通公司每天全市到貨兩車,派件量在7000件左右,預計“雙十一”每天會到貨8車,派件量會增長2至3倍,倪小同介紹,為了應對“雙十一”,圓通公司提前多配備了比平時多一成的車輛和人員,并在這期間為快遞員提供早飯以及面包、火腿腸、雞蛋等方便食品,為快遞員節省時間,做好后勤保障。“車已備好,人已配齊,就等著購物狂歡后展現我們的實力了。”在繁忙之余,倪小同從容地說。
市中通快遞公司經歷了幾年“快遞大戰”,也對打贏“雙十一”這場“攻堅戰”充滿信心。經理王濤在快遞行業已經干了6年時間,他介紹道,這幾年的寄遞旺季他經歷了太多,艱難應對各種狀況,才有了現在的積極應對和充分準備。中通公司自己的經驗是將分揀和投遞分離,雇傭專門的分揀員進行貨物分揀,快遞員只負責轄區送貨,一來節省快遞員的體力和時間,二來是提高工作效率。
為了應對今年“雙十一”,中通公司月初提前儲備了一些分揀員,以快速消化貨物分區,公司還購買了一輛掛車,可裝貨物是普通貨車的兩倍,也從硬件上保障了貨物的投遞速度。王濤談到,今年全市的快遞員配備也提前安排到位,商州區的快遞員由原來的18人增加到25人,以防快遞員臨時有事隨時頂上,不耽誤派件。派件用的電動三輪車由20輛增加到25輛,杜絕因車輛問題延誤派送時間。
“預計今年派件高峰會出現在13日至20日,每天的派件量約在3萬件,我們已經鼓足了信心,準備好了這場快遞之戰”王濤補充道,從11月開始,在“雙十一”前的每個周六,公司還為快遞員進行一小時的以安全意識和服務理念為主的培訓,“我們不僅要在速度上體現服務質量,更要體現文明和關懷。”
快遞員 在苦累中感受快樂
11月5日6點,劉樂就趕到圓通速遞分撥中心,貨物分揀完畢已經接近10點,他的三輪車里已然滿滿當當,甚至車頂也利用起來,堆滿了貨物。“去年‘雙十一’時,我平均每天投遞三四百件快件,從早到晚連軸轉,看今年的形勢物流高峰已經提前,這兩天派件量明顯上漲,今天送完估計就在天黑……”劉樂說著話,但是手上固定三輪車頂貨物的動作一直沒停。
劉樂的妻子徐建麗在商洛學院附近的圓通營業網點當客服,到了旺季,加班加點是常事。有往年的“雙十一”的經驗,劉樂今年早早就把孩子送往岳父家讓幫忙照料,因為他和妻子在這期間根本顧不上孩子。兩人常常因能彼此理解工作性質而欣慰,又因為兩人同時加班不能顧家而糾結。
劉樂回憶,去年“雙十一”,他每天三四點就要到倉庫分揀貨,送完貨就到了22點左右,白天常常顧不上吃飯,餓了就在等待客戶的間隙啃兩口面包,嘴巴干,卻不敢喝水,怕喝了水需要上廁所而耽誤時間,一天下來,口干舌燥,加上風吹,嘴唇上干得起裂紋,晚上休息三四個小時,第二天還要繼續。風吹日曬的辛苦對劉樂來說早已習慣,讓他真正難受的是客戶的不理解。有的客戶在取貨時不愿意報電話或者不說姓名,讓他很為難;有的客戶在投遞時不在家,提出將貨物放在門房或者物業,由于忘記取貨,反過來責怪他沒有送貨,甚至有的貨物簽收后丟失,客戶要求他來賠償;還有的不停打電話催貨,“貨沒送出去,我們也很著急,肯定是想用最快的速度把貨品送到客戶手上,沒有人愿意積壓貨的。”劉樂說。
在快遞行業,和快遞員面臨同樣壓力和辛苦的還有客服人員。11月6日10時,當記者來到中通公司客服部的時候,兩個客服都是一只手接聽電話一只手操作電腦更新信息。十來分鐘時間,電話響了5次。經理王濤通過后臺數據統計,從8點30分至10點,兩個客服已經接聽電話29個,呼出電話38個。“到了旺季,貨量大,消費者的需求也隨之增多,更改聯系信息的、查詢物流信息的……忙的時候喝不上一口水是常事”客服毛貝貝說道,最怕的是電話接通后劈頭蓋臉就責罵的,責怪快遞太慢,“客戶再無理取鬧,我們都得耐心解釋,心里有委屈了,自己調節調節就好了。”
委屈經常有,但更多的是感動。
20多歲的李盼,在飯店打過工,賣過水果,兩年前選擇了做快遞員。小伙子說起話來,臉上始終掛著笑,做事麻利穩當。回想起這兩年的快遞員生活和“雙十一”的緊張狀態,他笑著說,他記得的都是暖心的事。去年“雙十一”在商洛市第二人民醫院送貨,一位女士在取貨時看到他手凍得通紅,回去拿了一雙棉手套硬讓他帶上,“雖然風直鉆領口,但是來自客戶理解的關心讓我心里一下子暖洋洋的。”三伏天,客戶遞來的一瓶水,一句真誠的辛苦了,都讓他永久地保存在心底。“我們用真心為客戶服務,能換得一份暖心,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頂著酷暑,抵著嚴寒,時光交替,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進出在各個小區的快遞員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心愿”一件件送到消費者手中,他們用真心,只為換得消費者的信賴。愿社會大眾能從一份份小小的包裹中,體會到快遞員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對他們多一些理解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