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改革開放40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教育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各類教育協調均衡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全市教育事業呈現出顯著提升、追趕超越的良好發展態勢。
目前,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1551所,其中普通高中24所、職業中學9所、初中81所、九年制學校55所、小學415所、教學點524個、幼兒園44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學生(含幼兒)35.5萬名,其中高中4.74萬名、職中1.58萬名、初中6.11萬名、小學14.25萬名、幼兒園8.82萬名,教職工2.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2.45萬名。
到2016年底,我市率先在全省整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驗收認定,受到省政府表彰獎勵;省政府在商洛召開了全省營養改善計劃及教育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省教育廳先后在我市召開了全省校園安全標準化、素質教育、“教育脫貧、雙百工程”深度貧困縣教育座談會。商洛市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創建工作通過省上驗收,被授予“普通話基本普及,漢字社會應用基本規范達標城市”稱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超前謀劃支持政策,保障教育優先發展。市上結合商洛實際,突出問題導向,加大政策支持,先后制定出臺《商洛市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機制促進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規定(試行)》《關于優化教育發展環境提高基礎教育水平若干意見(試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實施意見》,從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外部環境、推動內涵發展等方面,出臺政策,為教育發展保駕護航。
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群策群力、改革創新,內生動力活力得到極大地激發,推動了創建遍地開花。先后開展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陜西省“雙高雙普”縣和教育強縣創建等工作,全市2016年率先在全省整市創建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至2017年底,全市7個縣區均創建為陜西省“雙高雙普”縣,高出全省34.6個百分點;山陽、商南、柞水3個縣創建為省級教育強縣,高出全省5.2個百分點。在此基礎上,市上又開展創建素質教育、優質均衡和學校安全管理標準化縣示范縣“三個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山陽縣推開學校安全標準化試點,在全省率先出臺《商洛市學校安全規范》《商洛市學校安全管理操作指南》,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在商南推開教育優質均衡試點,通過大力推進學校布局、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管理資源、學習機會“五個均衡”,有效緩解了全市城區“上學難”和“擇校熱”問題。在柞水縣推開素質教育試點,以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為載體,全面實施身心健康發展、思想道德建設、文化素質提升、藝術素養培養、實踐能力形成“五項工程”,豐富素質教育內涵,省教育廳在柞水縣召開全省素質教育現場會,柞水經驗得到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廣。通過“三個創建”“三個試點”改革,我市在推進公平、加快均衡、提高質量、實現教育脫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推動教育協調發展,持續提升均衡水平。學前教育快速發展,規劃實施一、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并舉,全市獨立幼兒園數量達到442所,公辦幼兒園數量、在園幼兒數量均達63%,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57%,每個縣城區都有兩所以上公辦示范幼兒園,每個鎮辦至少都有1所公辦中心園,學前教育入園率達到96%,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到67.96%,走在全省前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中小學校辦學水平顯著改善,校舍和部室建設整體提高,從城市到農村建筑最漂亮的是學校、環境最優雅的是校園。高中教育優質發展,堅持“分類指導、梯次推進,骨干帶動、整體提高”工作思路,以質量提升工程和特色發展工程為牽引,目前全市創建陜西省示范高中5所、陜西省標準化高中達到12所,優質高中占到普通高中總數的5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4%,教育質量和水平位于全省前列。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全市有職業院校9所、在校學生2.46萬名,市縣區職教資源整合基本到位,成立了市級職教中心暨培訓基地,下設11個市級基地和3個省級基地;建成中央財政實訓基地5個,骨干精品特色專業16個,創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3所、省級示范職業職中4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5所,陜西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工程示范縣3個,兩所中職校進入國家第二批、第三批中職示范校創建行列。
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實現教育公平均等。“十二五”期間,教育建設性投資46億多元,是“十一五”的2.45倍,共實施1100多個教育重點項目建設,有效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校舍框架全部達到磚混結構,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市幼兒園、市特殊教育學校、山陽縣城區第三初中等一批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建成使用,商洛市高級中學、商州區高級中學、鎮安縣第三中學加快建設。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進一步加強,校點布局進一步優化,五年間全市共調整中小學校近900所。教育公平邁出新步伐,以公平為基礎,全面落實中省各項惠民政策,全市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五年間共為全市172.28萬名(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幼兒、大學生)免除了保教費、補助了生活費、提供了免費教科書、發放了助學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實施市內家庭經濟困難戶和移民搬遷戶子女免費就讀商洛職業技術學院的“兩免一補”政策。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成效顯著,目前,全市共有936所農村學校、15.2萬名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政策,貧困學生入學得到了保障。
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教育科研團隊。實行農村教師進城任教公開遴選、初任校長公開競聘、校長任期制目標考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等,促進了校長教師合理流動。按照“師德為本、技能為先、骨干帶動、整體提升”的校長教師專業發展思路,持續開展師德先進、師德標兵、師德楷模和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評選活動,全市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和先進集體,商洛中學劉占良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山陽中學仰孝升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提名獎,分別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5年來,全市累計培訓校長教師10萬人次、省級骨干校長教師320名、市級骨干校長教師860名,夯實了教育發展的師資保障。通過多種形式,補充合格新教師3624名,教師素質和校長隊伍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穩步提高教育質量,贏得群眾普遍贊譽。全市文史、理工二本以上上線率連續多年居全省前列。以質量為核心,印發《關于深化教學機制改革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意見》《關于加強分類指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見》《關于深化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意見》等,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標準化和示范高中創建,加強全程管理,教育質量持續提升。近六年,全市二本以上上線人數達到4.5萬人,平均上線率47.5%,高出全省11.2個百分點。人民群眾對我市高考質量充滿信心,對高考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