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浩存)為加強防汛安全管理,減少自然災害損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從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入手,不斷嚴格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使我市防汛工作逐步進入了正規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軌道。
組織機構健全。市、縣區均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鎮辦、村成立了防汛抗旱領導小組,固定專人辦理防汛抗旱業務。目前,鎮辦、村落實防汛工作人員1442人,其中專職159人,兼職1283人。
工作制度完善。市委、市政府印發了《商洛市重大防汛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辦法》,市防汛辦制定了防汛值帶班、職工請銷假、學習、財務管理、防汛物資儲備管理及預案審查審批報備等6個制度,有力地促進了單位內部管理。
處置程序規范。通過明確天氣預報、雨、水、庫、險、災情信息請示報告程序,進一步提高了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
度汛預案到位。近幾年通過對重點部位預案不斷充實完善,使預案更可行,更加具有操作性,而且結合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的實施,編制了鎮辦、村防汛應急預案,全市共編制預案4060部,做到了預案全覆蓋,為應對突發性汛旱災害提供了依據。
專家履職盡責。市、縣區均成立了防汛抗旱專家組,市防汛抗旱專家組由市直有關部門17名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人員組成,并在汛前召開了第一次專家組會議,對2018年汛期防汛抗旱形勢進行了預測會商,為防汛搶險、抗旱救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設施保障有力。市、縣區防汛辦不但安裝專用電話24部,還安裝配備傳真機17臺、計算機60臺,接通了網絡,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網絡運轉高效。為及時、準確監測汛情,科學指揮防汛工作,我市建成了市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會議系統。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包括天氣、雨情、水情、庫情、重點城鎮、地質災害隱患點、尾礦庫、墑情、應急管理、預警發布10個模塊。可適時采集防汛系統130處雨量(水位)站點信息,并共享水文系統340余處雨量(水位)站點信息,基本實現了雨、水情監測全覆蓋;會議系統可隨時與縣區、鎮辦連線會商,使行政首長決策指揮更及時、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