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養培訓、技術指導現場,他們認真學習種養知識,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在田間地頭、養殖圈舍,他們積極參與發展蔬菜、養殖等產業,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盛夏時節,走進商洛城鄉,隨處可見貧困群眾自立自強決勝全面小康的忙碌身影。
扶貧先扶志。今年以來,商洛市針對部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和“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依賴思想,創新實施“四扶五風六化”精神脫貧行動,以精神文化鑄魂,以思想道德潤心,鼓舞貧困群眾致富思進的信心勇氣,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凝聚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扶”并舉“浴心” 鼓起貧困群眾“精氣神”
“精神扶貧就是要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貧困戶有致富愿望,有致富行動,有致富方法。”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馬生龍在全市精神文化脫貧“456”主題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上的講話,向全市精神文化脫貧“456”主題行動發出了動員令。
市委宣傳部、市扶貧局對全市精神文化脫貧工作進行扎實安排、精心部署,將精神文化脫貧工作任務量化細化、層層分解,納入各相關單位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同時,市縣區堅持對貧困戶實行扶志、扶智、扶技、扶德“四扶”并舉,組建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脫貧攻堅典型人物宣講團、道德模范事跡報告團、文藝演出宣傳團,深入預脫貧村,積極開展理論政策宣講、道德模范事跡宣講、脫貧攻堅典型人物事跡宣講和文藝演出,對貧困群眾進行扶志、扶智、扶技、扶德等精神文化脫貧教育,力促貧困群眾樹立必勝信心,爭取早日脫貧。
“養蜜蜂從蜂箱木料選擇到制作式樣、從蜜蜂安全保護到天敵的滅除、從環境衛生到日常管護,每一道環節都要有過硬的技術……”6月28日,山陽縣“政策+技術”宣講團走進高壩店鎮雙寨村,培訓會上,縣農業產業扶貧專家服務團為該村40余名貧困戶講解今年產業扶持政策和中華蜂養殖技術。到場的村民聽得津津有味,不少人還在小本子上做著筆記。截至目前,市縣區共開展各類宣講、文藝演出、技能培訓1600多場次,受益群眾64萬多人次。
“五風”并重“興德” 構建自強不息“大磁場”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創造”……一面面圖文并茂的文化墻,一幅幅勵志鼓氣的宣傳標語激勵廣大貧困群眾形成了自強不息的強大磁場,如春風化雨滋潤群眾心靈,讓他們樹立起不等不靠、踏實苦干的思想理念。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市縣區堅持以預脫貧村為重點,以“崇尚學風”為主題,倡導貧困群眾學文化、學科技、學法律,傳播科技文化,抵制愚昧落后,推動形成學風濃厚、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以“興辦產業”為主題,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大力興辦致富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推進形成“業風興旺”的大好局面。以“家和萬事興”傳統家庭美德教育為主題,注重勤儉持家、耕讀傳家等良好家風家教家訓傳承,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親相愛、孝老敬老、老有所養、少有所教,推進形成愛國愛家、向上向善的社會主義文明家庭新風尚。以“移風易俗”為主題,尊重傳統風俗文化,倡導文明禮儀新風,推崇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革除陳規陋習,引導群眾在婚喪嫁娶、緬懷先賢、闔家團圓、孝老敬老中既不失傳統風采,又彰顯文明新風。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主題,突出鄉風文明,改善人居環境,保護自然環境。加強社會公德、村民道德建設,大力倡導鄰里團結、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熱愛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樹立文明和睦、仁愛互敬、法治有度、富有活力的鄉村新風。
“通過‘五風’活動的開展,有效破除了村民的陳規陋習,倡樹了文明新風,全村村民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正在逐步形成。”洛南縣麻坪鎮孤山村黨支部書記劉佐民說。
“六化”齊促“立規” 凝聚脫貧致富“向心力”
“國家的政策再好,我們也不能等靠要。只有自己苦干實干,積極發展產業,才能脫貧致富奔小康。”商南縣富水鎮油坊嶺村王絨娥參加完該村脫貧攻堅致富帶頭人表彰大會后,頗有感慨地說。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在推進過程中,市縣區堅持宣講教化,積極實施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普遍提高貧困群眾智力水平,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增強致富信心。堅持誠信顯化,實施征信評估授信、誠信基金獎勵,規范行為準則,樹立誠實守信典型,點化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講信用、知榮辱,促進“誠實守信”成為自覺行為規范。堅持愛心感化,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實施干部結隊、群團聯絡、親友規勸、物質援助,愛心援助,用心用情用力,真心感化貧困群眾,激發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堅持制度固化,建立鄉村管理制度,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和禁毒禁賭會等“一約四會”,規范村民行為操守、道德公約,遵守社會公德,推進移風易俗,用制度固化約束群眾公共行為規范,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社區)、文明鎮創建活動,廣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等評選表彰活動,積極開展脫貧攻堅最美人、脫貧攻堅光榮戶等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廣泛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教育周邊群眾向先進看齊,向先進學習,逐步扭轉逃避贍養責任,不贍養父母,分戶爭當貧困戶,把困難扔給政府等不良風氣,樹立明確的風向標,增強貧困群眾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榮譽感,推進形成人人講公德、事事守秩序、處處顯文明的和諧局面。堅持環境美化,完善設施服務功能,“綠化、亮化、凈化、美化”村級衛生環境,改善村容村貌,廣泛宣傳健康衛生知識、家庭環境衛生規范、個人文明衛生規范、疾病防治等衛生文明常識,引導農民講衛生、重健康,崇尚“文明陽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衛生習慣養成良好。堅持司法轉化,開展法制宣傳、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服務、司法介入調解、懲戒教導并舉等,引導群眾知法懂法、學法用法,依法維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自覺遵紀守法,促進村內矛盾糾紛化解方式向“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方向轉化。
在柞水縣下梁鎮老庵寺村,村支書鄧蘭英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村上打牌的人少了,忙活計的人多了;吵架的人少了,和睦鄰里多了。鄉風民風比以前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