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人大代表李軍良

李軍良對艾草產品的質量十分重視李軍良對艾草產品的質量十分重視,對包裝也不馬虎包裝也不馬虎,一有閑暇就認真研究。
開欄語:為加強人大工作宣傳力度,進一步激發(fā)人大代表的履職積極性,引導人大代表立足崗位建功立業(yè),促進廣大代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更好地展示時代風采,本報從即日起開設“人大代表風采錄”欄目,深度挖掘基層一線代表的先進事跡,以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郁氛圍。
初夏,伴隨著逐日升高的氣溫,丹鳳龍駒街道辦大莊村艾草種植戶的熱情也在高漲。今年地里的第一批艾草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連日來,村民們都在地里忙碌著。村主任李軍良看著地里正在晾曬的艾草,心中感慨:終于選對了脫貧的路子。
今年43歲的李軍良去年當選為商洛市和丹鳳縣人大代表后,面對脫貧攻堅工作,他更是深感責任重大。一年多來,他走家串戶,仔細分析全村情況;制定脫貧攻堅計劃,四處奔走,爭取上級支持,迅速帶領全村群眾發(fā)展產業(yè),帶領著全村貧困群眾逐漸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
打工仔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接手村主任前,李軍良是一個外出務工返鄉(xiāng)青年,看到家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卻仍然難以擺脫貧困,他便暗自思考如何引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2007年,李軍良自籌資金30萬元,爭取農牧扶持資金15萬元,興辦生態(tài)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改良野豬,并組建“雙槽生態(tài)養(yǎng)殖合作社”和殘疾人協會,吸納鄰里鄉(xiāng)親及村里殘疾人50多人成為會員。他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生產銷售一條龍模式,僅僅5個年頭,使得附近農戶和合作社、殘疾人協會會員人均收入實現翻番。2013年底,在李軍良的帶領下,人均收入由幾百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
村民李鳳成和黃章軍原來都是村里的貧困戶,家里人口多,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孩子上學,沒有經濟來源,生活一直很拮據。看到這種狀況,李軍良讓他們加入合作社,無償提供給他們仔豬飼養(yǎng),并保價回收育成出欄的商品豬,使他們兩年就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近三年來,貧困戶每年僅靠養(yǎng)殖這一項,收入就達到1.5萬元以上。
群眾致富領頭雁
2015年4月,大莊村委會換屆,廣大村民一致推舉李軍良為新的村委會主任,從此,李軍良正式告別商人的身份,成為全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路人。
當上村主任的李軍良并沒有感到絲毫的輕松,反而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面對全村106戶貧困戶、349人的貧困人口,如何讓這些人順利脫貧,成了李軍良日夜思考的問題。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群眾期盼的事,盡自己的能力辦好。”這是李軍良經常說的一句話。上任伊始,李軍良首先從群眾最為期盼的基礎設施開始做起。由于多年前的一場山洪,村里沿河道路被沖毀。他四處走動,籌集資金,準備修建道路和村里的文化廣場。因修建廣場牽扯到征用一部分村民的土地,其中有3戶人家工作不好做,李軍良便天天上門給他們解釋修建廣場帶來的好處。一個多月后,文化廣場建成,村民們喜笑顏開,紛紛走上廣場納涼,都夸說:“修的好啊,終于有像樣的路和廣場了。”
三變改革添活力
2017年,“三變”改革的東風吹到了大莊村。此時,作為市、縣兩級人大代表的李軍良又在琢磨著怎樣才能發(fā)展適合當地的集體經濟。
李軍良四處考察項目,六下河南、湖北,最初選定的項目為攝像頭鏡片加工,但是經過深入了解,這個產業(yè)受到的限制過多,原料和銷售完全要依靠外面的企業(yè),他認為還是要選一個貼合大莊村實際情況的產業(yè)。一次偶然,他了解到湖北蘄春縣要舉辦一場艾草大會,就和鎮(zhèn)上的干部一起,前去參觀。
回來后,李軍良考慮到當地就有野生的艾草,而艾草比較容易管理,另外中醫(yī)藥養(yǎng)生是正在興起的一項產業(yè),便下定決心,發(fā)展艾草產業(yè)。經過多方集資,投資近200萬元的“九谷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此后,他又組織村里年輕村民30多人前往外地培訓學習艾草生產加工以及艾草養(yǎng)生保健。
產品制作出來了,賣給誰?李軍良多次去北京、西安等地跑客戶,找銷路。一次,縣城的一個人找到李軍良,說他的親戚在廈門經營養(yǎng)生館,需要進購一批艾棒。對方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要求先郵寄50盒過去。誰知一個星期后,廈門的客戶直接電話訂購了1000盒艾棒,對方直夸大莊村的艾棒質量好,燃燒時間持久,香味純正。最近,李軍良又接到一筆西安的訂單,對方要20噸艾草加工的產品。如今,李軍良就等著地里的艾草曬干后,立刻投入生產加工,兩個月后,就可以交付。
截至目前,大莊村已經種植艾草200畝,去年半年就實現收益40萬元,今年,李軍良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至少收購加工300噸艾草,使公司的產值達到300萬元以上。
履職解難系民生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人民有困難,代表總要有所行動,這是義務,更是責任。”李軍良代表一直這樣說,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始終牢記人大代表的職責,要為全村鄉(xiāng)親搞好服務,排憂解難,并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農村集體經濟薄弱,很多企業(yè)的起步階段需要周轉資金,讓村集體這個‘大機器’快速走上正軌,少不了資金這個潤滑劑。所以,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小微企業(yè)的扶持力度。”在服務鄉(xiāng)親的同時,李軍良及時掌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如實了解群眾的愿望,真實掌握社情民意,為明年的大會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和建議掌握第一手材料。
多年來,作為村主任的李軍良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不忘帶領鄉(xiāng)親一塊致富。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始終心系人民群眾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