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平 王治才 曹文宏
“七五”普法實施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大局中心,結合職能職責,扎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努力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全市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三個商洛”建設步伐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堅持講法強意識,著力提升重點對象學法用法實效性
依托平臺講法。全市共組建“三團兩隊”(政府法律顧問團、普法講師團、重點項目法律服務團、義務普法宣傳隊和法治文藝宣傳隊)240多個,依托法潤商山大講堂、商洛大講堂和各縣區法治大講堂等宣講平臺,落實了常態化法治講座工作機制,促進了公職人員法治思維養成;依托法治主題班會、校園法律知識講座等學校課堂平臺,扎實開展普法講讀活動,提升了青少年憲法法律意識。
突出重點講法。以領導干部、國家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為普法重點,開辟了“法潤商山大講堂”,遴選出各類普法課題12類120多個,先后為市、縣區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開展義務宣講500多場次,現場聽眾達5萬多人。市委中心組、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和市人大、市政協、市法檢兩院先后邀請法學專家舉行專題法律知識講座。全市大、中小學校先后邀請法治副校長、法官、檢察官和知名律師講授了3萬多節法治課。
著眼實效講法。在機制上,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市政府與西北政法大學簽訂了法治商洛建設市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每年都邀請省內知名高校法學專家赴商開展法治授課,同時選派全市各級政法法治干部赴西法大和中省有關法治培訓班進行集中聽課學習。在形式上,堅持“菜單式”選課和“流動式”授課相結合,增強了法律知識講授的針對性。在內容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授課內容既融入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最新理論成果,又突出了各部門行業執法司法工作實踐,增強了授課效果。
堅持學法明權責,著力擴大全民普法覆蓋面
深化載體學法。以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為載體,重點學習宣傳憲法、黨章、公務員法等與黨員干部履職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突出學習宣傳與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先后編印《商洛市“七五”普法知識讀本》兩萬冊、征訂全國“七五”普法教材5萬多冊。連續兩年開展了秋季“法律進學校”宣傳周活動,開展“法律進工地、進企業”活動,舉辦法治講座50多場次,接待法律咨詢服務1210人次。
圍繞主題學法。落實“一月一主題”普法工作模式,突出抓好“春節、兩會”“三下鄉”“國家安全教育日”等主題法治宣傳活動;認真開展掃黃打非、掃黑除惡等專項法治宣傳活動,扎實開展“法律扶貧”中心工作,集中開展法治宣傳和“送法入戶”活動,助力扶智扶志工作。
創新方式學法。積極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市、縣區普遍建成了法治宣傳“兩微一端”、開通了普法宣傳“今日頭條”號、建立了覆蓋縣區和部門等多個層面的普法依法治理微信群,先后推送各類普法稿件兩萬多條次。精心策劃“一十百千萬”工程,開展了全市首屆“十大普法模范”評選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普法工作氛圍。
堅持考法轉認識,著力強化普法宣傳約束力
豐富考法形式。先后組織全市市管縣處級干部開展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暨2017年度法律知識考試,實施了“與法同行”新媒體普法大賽線上賽和線下賽,舉辦了多次憲法、監察法知識媒體競賽,連續兩年開展了公務員和國家公職人員法律知識網絡考試,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落實考法主體。組織490個單位9524名國家公職人員開展了《憲法》《公務員法》無紙化法律知識考試,組織千余名縣處級干部進行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暨2017年度法律知識現場考試,組織5萬多名干部群眾開展了憲法、監察法知識競賽,組織500多名大專院校學生參加了快樂普法線下賽,組隊參加全省總決賽并獲得冠軍。
強化考法應用。及時對各縣區、市級各部門單位的考試組織和參考情況進行通報,并根據干部管理權限抄送同級人大和組織人事部門備案,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普法考試考核工作負面清單,對每一次普法考試考核的情況進行全面匯總分析,將結果作為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參與評優樹模的重要依據,納入下達普法依法治理各項優惠政策的參考依據,綜合評價運用。
堅持用法強治理,著力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著眼用法定標準。起草了商洛市創建工作指導標準和考核驗收指導標準,量化了重要行業領域法治創建活動指標,對各領域法治創建和依法治理工作創建命名范圍、條件、申報方式等作出了具體要求,劃定了具體任務、完成時限,明確了驗收標準,夯實了創建責任。
對標用法促創建。對標用法成效,全市有173個村(社區)、86所學校、53個企業分別被命名表彰為市級“標準化重點民主法治村(社區)”“法治學校”“誠信守法企業”,丹鳳縣竹林關鎮丹水社區被命名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深化用法擴陣地。在全省率先實施了普法依法治理提檔升級工程建設。建立法治教育基地35個,確定各類創建活動示范點150多個,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聯系點600多個。建設移民普法新區7個、法治文化大院15個,設置公路沿線法治宣傳牌26塊,拍攝普法碎戲5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