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王劍 通訊員 方憲遵 高宏洲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如何實現高質量的充分就業,確保全市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針對這一民生問題,如何破解?2014年3月,商洛市委、市政府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出臺《商洛市創建創業型城市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開啟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三年來,我市通過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和正確輿論引導等保障機制,以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工作考核”六大體系為目標,多方位、多舉措、多層次組織開展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全市的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創業實體大幅增加,創業創新充滿活力,創城工作成效卓著。
六大工作體系保障有力
組織領導體系得以建立健全。我市成立了以主管市長為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人社局局長為副組長,市委宣傳部等三十多個部門單位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人社局,各縣區也成立相應組織機構。2015年,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方案》,建立了商洛市就業創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了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三年來,市政府每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創業型城市創建作為就業工作的重點進行安排部署,召開了五次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不斷推動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向縱深開展。每年年初,市創建創業型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針對創城重點工作和存在的薄弱環節下發《創業型城市創建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對當年重點工作任務進行分解,落實牽頭單位和承辦單位,確定工作時限,確保相關工作順利推進。各縣區政府也高度重視創城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將工作任務分解下達到部門和鎮辦,統籌協調各項工作。全市形成了創城工作上下統一部署、分級協調推進、部門抓好落實的工作機制和良好局面。
政策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市政府先后印發了《商洛市創建創業型城市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方案》,市創建辦印發了《商洛市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規劃》《關于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工作任務及評價指標體系的有關問題的通知》《商洛市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2015-2017年重點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創城目標、創建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和保障措施,確定了工作重點,對創建工作任務分年度進行細化分解。2016年3月,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商洛市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方案》,提出了支持返鄉創業“三大目標”“七個行動計劃”“六項扶持政策”和“三條實施措施”,為返鄉創業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各縣區也都結合實際,印發一系列文件,細化政策,明確各項政策實施辦法和辦理程序,各部門也都出臺相關政策,以“放、管、服”為目標,認真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在市場準入、行政審批、稅費減免、用地融資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全市累計出臺各類政策性文件157份,完善了創業扶持政策體系,在推動創業就業工作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資金支持體系切實加強。我市嚴格按政策規定撥付創業培訓補貼,三年來,全市為11545名創業培訓合格人員撥付創業培訓補貼1398.46萬元。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有序推進、健康發展,創業者受益面不斷擴大。全市創業貸款擔保基金規模常年維持在8000萬元左右,三年以來,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77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貼息貸款142家共計1.66億元,個人發放貸款7137人共計6.11億元。直接扶持創業8369人,帶動就業22642人。兌現一次性創業補貼。全市已為1869名符合條件的成功創業人員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73.8萬元。有效保障創業孵化補貼、創城工作經費。市本級和各縣區按照就業資金10%的額度,用于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保證了工作順利開展。三年來,全市用于創業孵化補貼資金2842.86萬元,投入創業政策宣傳、創業大賽、創業專項服務活動等創城工作經費1175萬元。支持就業創業工作配套資金能力增強。從2014年起,市本級及縣區打破就業資金地方財政“零”配套局面,市、縣區財政籌措就業資金逐年提高,2014年地方財政配套資金100萬元,2015年地方財政配套資金787.2萬元,2016年地方財政配套資金2533.6萬元。2017年上半年已籌措到位就業資金1253.4萬元,年底前落實配套資金將超過2500萬元。
創業培訓體系持續強化。按照《商洛市就業(創業)定點培訓機構招投標管理辦法》,我市每兩年開展一次創業培訓定點機構認定工作,全市認定創業培訓定點機構28個。加大創業培訓師資培養力度。我市向省廳申請舉辦了兩期“創業培訓師資培訓班”,新培養53名創業培訓教師,今年8月省廳在我市舉辦了陜南片扶貧縣區創業培訓師資班,又為我市每個貧困縣新培養了3名創業培訓教師,全市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擴大到120余人,創業培訓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全市已開展IYB創業培訓五期,培訓創業人員100多人。不斷提升創業培訓質量。嚴格按照創業培訓《項目操作指南》的要求,規范創業培訓教學模式,按照“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原則,重視互動教學,強化學員創業意識,提升創業技能。同時加強創業培訓后續跟蹤服務,通過現場走訪、電話咨詢、專家講座、導師幫扶、創業見習等服務方式對學員進行全方位服務,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創業培訓成效顯著。2014年—2017上半年,全市各級創業培訓定點機構組織創業培訓13107人次,培訓后實現就業7000余人,成功創業5000余人。
創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市本級和7縣區人力資源市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全市配備了2706名就業社會保障信息員,形成了市縣有服務中心、鎮有保障所、社區(村)有工作站的“四級服務體系”。創業服務組織建設到位。市、縣區建立了創業項目庫,累計入庫項目299個,成立了創業服務專家志愿團。市上成立了創業者協會、青年創業協會和電子商務協會,縣區除成立創業者協會外,還成立家政服務協會等組織,全市各類創業服務組織舉辦的創業宣傳、培訓、論壇、座談會、表彰會等大型創業服務活動152場次。開展大賽,激發創業熱情。三年來,市、縣區陸續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創業大賽20多場次。市政府對獲獎項目給予了表彰獎勵。各成員單位立足部門職責,全面優化創業服務。工商質監部門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全面提升登記服務質量和效率。發改部門加大創業項目支持力度,科技部門圍繞支柱產業,累計實施中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80余項,累計爭取中省各類科技項目資金3.5億元;先后建成各類科技示范園區、示范基地、示范點212個,培育科技型企業9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1家。婦聯組織開展創業典型的評比表彰活動,開展婦女創業技能培訓560多期,培訓婦女2.8萬人次。對創建的優秀合作社和各類示范基地,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獎勵工作經費79萬元。其他成員單位也都從部門職能出發,落實政策,全力開展優質服務,為創業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
工作考核體系強化落實。建立創城報表、報告制度,制定了商洛市創建創業型城市統計報表,要求各部門、各縣區定期報送,全面反映我市創建工作開展情況。開展工作督查。2016年11月份,市政府辦下發《關于開展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專項督查的通知》,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分三個督查組,圍繞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的六大體系65項指標,逐項對照核查。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確保了創城各項工作任務按計劃落實到位。將創城工作納入就業工作考核內容。2017年,根據市政府有關要求,市創城辦下發了相關通知,強調對于工作不力的縣區在年度考核中實行一票否決。各縣區也將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納入鎮辦、部門考核指標體系,全市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上下齊發力的聯動工作機制。
創城工作亮點紛呈
政策宣傳工作富有成效。除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外,各縣區多措并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移動短消息、戶外廣告牌、出租車頂燈等各種載體,廣泛宣傳創業政策和創城工作。我市把每年的5月5日確定為全市創建創業型城市政策集中宣傳咨詢日。每年這天,市、縣區創業型城市創建成員單位、鎮辦和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基地等500多個單位分別在各縣城區集中開展宣傳活動。三年來,共計發放創業就業政策宣傳資料60萬余份,接納政策咨詢近10萬余人次,提供用工崗位信息1.8萬個,登記有創業意愿者9500余人。市創城領導小組編印《商洛市促進創業就業政策匯編》6000冊,各縣區也印發宣傳手冊、創業扶持政策匯編等宣傳冊5萬余冊。在商洛電視臺、《商洛日報》、商洛廣播電臺開設就業創業專欄,通過政府和部門網站發布創業就業新政策、工作信息,有效地宣傳了創業扶持政策和創業典型事例,提高了政策知曉率。
創業孵化載體多種多樣。創業園區建設得到強化。各縣區大力開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有利條件,落實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企業入駐發展,尤其是鼓勵各類人員返鄉創業。全市省級重點縣域工業園區15個,入園企業406家。立體生態標準示范園11個,入園農業科技示范戶1400戶。創業孵化基地孵化能力逐步提升。到今年8月底,全市已認定市級創業孵化基地達到38個,這些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孵化企業1631家,帶動城鄉就業2.86萬人。創業基地遍地開花。全市共建成創業基地82個,創業人數2368人,帶動城鄉就業2.1萬人。創業示范帶動效果良好。開展示范基地評選工作,全市認定了8個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0個創業示范基地、20個創業示范鎮辦、50個創業示范村(社區)、60個創業示范企業(示范戶);商南縣神州科技創業孵化基地、鎮安豐元大學生創業園分別被省人社廳認定為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神州實業有限公司被省人社廳命名為“陜西省十佳返鄉創業明星企業”。推薦洛南縣花石浪創業孵化基地為省級返鄉創業孵化基地,推薦商丹返鄉創業示范園區為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柞水縣申報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即將通過省人社廳評估驗收。
典型示范引領效果良好。市政府每兩年開展一次創業就業明星評選表彰活動。三年來,全市獲省、市、縣表彰的創業明星106人。三年來我市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樹立創業典型,35名大學生創業明星受到省、市表彰獎勵。市創業者協會牽頭連續兩年開展“商洛農村致富帶頭人”評選活動,共計評選農村致富帶頭人120名。各縣區也組織創業明星、創業帶頭人、創業大戶評選表彰活動,共開展活動20余次,評選表彰創業典型人物436名。
就業創業扶貧成績突出。全市人社系統切實履行人社部門脫貧攻堅的工作職責,細化完善相關政策,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實推動就業扶貧工作,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市、縣區就業扶貧工作的組織機構健全完備,就業扶貧“六項工程”有序推進。建立了貧困家庭就業臺賬,落實“一庫五冊”制度,扎實開展技能培訓,強化公共就業服務,積極創建鎮(村)就業扶貧基地,搭建用工對接平臺,支持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在全市推廣商南縣和柞水縣就業扶貧模式,召開就業扶貧現場觀摩會,總結縣、鎮、村三級抓點示范成功經驗。通過各縣區共同努力,全市就業創業扶貧工作成效顯著。2016年,全市貧困家庭實現就業脫貧1.58萬戶,4.22萬人通過就業實現脫貧。到今年8月底,全市農村貧困勞動力已實現轉移就業20168人,完成省廳下達全年任務2萬人的100.84%。預計到年底,人社部門將能夠順利完成3.7萬人的脫貧任務,將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貢獻。
創城成效十分顯著
創業氛圍日益濃厚。通過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科技之春”“創業政策集中宣傳咨詢日”等活動,積極向廣大城鄉勞動者宣傳支持創業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全社會普遍了解創業扶持政策,拓寬了創業者視野,擴大了創業道路選擇范圍。創業交流活動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互動平臺。通過舉辦創業論壇、創業沙龍、召開返鄉創業座談會、高校畢業生創業座談會以及創新創業大賽等,凝聚共識,交流經驗,探索途徑,互通有無,共享資源,抱團取暖,共謀發展。創業積極性大幅提高。通過政策支持、宣傳引導、典型引路和幫扶鼓勵,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投身創業熱情劇增,全市掀起了創業熱潮,在全社會營造了“人人關注創業、全民支持創業、個個投身創業”的良好氛圍。
創業環境不斷優化。轉變政府職能,優化了服務,提高了辦事效率,提升了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深化審批放權。市縣創城各成員單位認真貫徹落實“放管服”各項工作要求,對照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優化審批流程,解決了中小企業和工商戶“事難辦”的問題。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工商質監及縣區市場監管等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落實各項扶持創業政策,全面推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推行網上辦照、網上年報,簡化辦理手續,優化登記流程,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全面提升登記服務質量和效率,極大地激發了社會群眾的創業熱情,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加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力度,落實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停征、減免一大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創造了優質的創業服務環境。三是服務上水平。在各級創業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基地,開辟“創業綠色通道”,為創業提供“零障礙、低成本、高效率”服務,實現“一窗口辦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進一步消除了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創業實體大幅增加。2013年底,商洛市場主體總數為40255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總數33346戶,企業總數549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1416戶。到2017年7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數為86262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總數67506戶,企業總數13518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5238戶。三年多來,市場主體總數增加了46007戶,個體工商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增加了102.44%、146.1%、269.92%。
帶動就業成效明顯。三年來,全市新增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共帶動城鄉就業160504人,其中私營企業帶動就業62661人,個體工商戶帶動就業97843人。人社部門建設的創業孵化基地帶動就業8721人,創業基地帶動城鄉就業20359人,目前建設就業扶貧基地40個、社區工廠28個,帶動就業2000多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200余人,創業帶動就業效果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