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倩)在今年年初的“兩會”上,守護“商洛藍”成為市政協委員熱議的焦點,委員們提出了“關于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守護‘商洛藍’”的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保部門主動作為,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整治方案,全力守護“商洛藍”。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持以讓人民群眾呼吸新鮮空氣為目標,強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等措施,嚴格環境監管,依法依規治理,實現了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穩中向好的態勢,連續多年,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居全省第一。“商洛藍”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
部門重視,扎實推進大氣防治工作。為進一步加快我市轉型發展步伐,切實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實現美麗商洛的目標,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市政府印發了《商洛市大氣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2014-2017年)》《商洛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和8個專項行動方案,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職責和重點任務。市政府先后多次召開約談會、推進會,安排部署大氣污染存在問題整改聯合執法檢查和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攻堅工作,有力推動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堅持鐵腕治霾,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未按期完成工作任務的單位和責任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責任追究。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企業和公眾環保意識。面向社會,深入企業和群眾,在《商洛日報》建立一周一刊宣傳教育長效機制,開通了官方微信、微博、宣傳舉報平臺,實施環境違法有獎舉報,舉行“六五”世界環境日、“最美環保人”評選、環保“五進”、環保宣傳教育“十百千萬”倍增計劃等,多角度、深層次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同時,邀請專家教授、黨政干部和一線執法人員析案說法,進一步增強大氣污染防治等環保法律法規貫徹執行能力,形成了“人人關心環境質量,個個參與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
強化網格化監管,加強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全面覆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圍繞重點、動態管理”的原則,以鎮辦為單位劃分網格,明確任務、夯實責任、強化監管、嚴格執法,切實做到“網格全覆蓋、監管無盲區、執法零容忍”。鎮辦行政主要負責人為網格長,分管環保負責人為副網格長,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真正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氣監管網絡。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縣、鎮、村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7個,三級網格98個,四級網格1280個。
科學規劃整治,加快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制定了整治規劃,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生活污水處理、飲用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一批沿江、沿路重點村鎮的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問題得到解決。“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3.6億元,在7個縣區、92個鎮辦776個村(社區)實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受益人口100多萬人。其中,列入國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工程66個鎮辦299個村(社區)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全市先后建成生活垃圾處置設施499處、配備10輛大型垃圾壓縮車、231輛垃圾清(轉)運車、2192輛三輪保潔車,配備垃圾箱、果皮箱、垃圾桶10.5萬個、保潔員1677名,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1套、飲用水源保護工程194處、實施非規模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148處。
嚴格城市管理,加強揚塵污染治理。在全市城市公交、廠區通勤、出租以及環衛、物流等領域加快推廣和普及新能源汽車,發展綠色交通,強化公交優先戰略實施力度,提高公共交通運力。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要求餐飲服務經營場所須設置油煙凈化裝置,實現達標排放。禁止城市建成區建筑工地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增加城市道路沖洗保潔頻次和清掃率,對市區主要街道實施灑水降塵及機械化清掃作業,出動清掃車、抑塵車、灑水車等專項作業車9輛,按照早、中午各一次的頻率進行道路降塵清掃作業。逐步擴大機械化作業范圍,對城區主要路段做到了全覆蓋。目前,商洛中心城區機掃率達到80%,主要街路機掃率達到100%;縣城總機掃率達到40.7%,主要街路機掃率達到64.1%,揚塵污染治理工作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