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劉合權
初秋鎮安,天氣微涼,依然是滿目青翠。8月25日一大早,青銅關鎮前灣村像往日一樣熱鬧非凡:產業路鋪設、煙葉烘烤、食用菌大棚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三項基金”暖民心
前灣村雖然坐落在干佑河兩岸,但立地條件差,交通十分不便。全村12個村民小組497戶1753人散住在十幾條溝的山坡上,共有貧困戶151戶420人。
針對前灣村交通條件落后,產業發展滯后的實際,包扶單位與青銅關鎮政府多次商議,在前灣村設立關愛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產業獎勵基金。
前灣村支書劉厚成說:“關愛基金,主要是對60歲以上老人過壽、學生升學、突發性受災戶、鰥寡孤獨等特殊群體逢重大節日、特殊節點,村干部上門慰問,發放適量慰問金。”縣移民辦從辦公室經費中擠出2萬元、青銅關鎮政府配套2萬元組成,這項基金已啟動運轉半年,社會反響良好。
25日,是前灣村約定的首個“扶貧日”。8點整,縣移民辦和塔云山管委會兩個單位職工準時來到村辦公室。會上,從關愛基金中拿出7300元,對8名考上大學、11名考上縣重點高中的學生進行了表彰獎勵。
塔云山管委會副主任張先瑩說:“以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入學前接受一次深刻的教育,上好人生‘第一課’,鼓勵孩子們奮發學習,學會感恩,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天這樣場景讓我很感動,我希望我們村的孩子將來能把這份愛傳遞下去,不要忘記我們前灣村的發展……”參加教育扶貧大會的學生家長楊青山說。
產業發展基金,重點用于發展產業及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產業路、生態產業園建設,鎮村及包扶單位,通過多種渠道,已爭取資金50多萬元。對前灣村食用菌產業園、烤煙路、油用牡丹園建設給予補助。
“建立產業獎勵基金,就是要鼓勵村民積極發展產業,改變過去花錢養懶人的做法。”村主任黃良富說。據悉,包扶單位和村上聯合出臺了《2017年度青銅關鎮前灣村產業脫貧獎補辦法》,對飼養雞、豬、牛、羊等家畜,種植魔芋、烤煙、蠶桑、中藥材等種養業超過一定數量,每只(畝)給予10至3000元獎勵。
“三大產業”促脫貧
9∶30分,教育扶貧會議結束。與會的縣鎮村干部,又一起座談研究如何進一步發展產業。
村支書劉厚成匯報說:“今年我們前灣村的1200多畝烤煙喜獲豐收,縣移民辦幫扶我們修的烤煙產業路也竣工了,這幾天煙農們正忙著打煙、擇煙、烘烤。”
11點整,村主任黃良富又帶著大家看油用牡丹基地和食用菌產業園建設情況。“目前油用牡丹已經流轉土地1000畝,下禮拜我們就到縣上協調購買食用菌鋼架事宜,爭取早日投產。”黃主任邊走邊說。
移民辦副主任樂席兵說,在脫貧致富這條路上,千萬不能等靠,要讓能人領著窮人發展產業,真正做到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
經過反復研究,大家一致認為,應把產業鎖定在烤煙、食用菌、油用牡丹上。提前做好準備,通過土地流轉,明年發展油用牡丹3000畝,食用菌30萬袋,烤煙1800畝,并不斷擴大勞務產業,力爭努力兩年,讓全村151戶全部脫貧。
基礎設施大變樣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青銅關鎮前灣村10個小組,過去只有一組、二組有水泥路。其余各組的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尤其是四組是烤煙大組,每年種植500多畝,運輸不便群眾吃了不少苦頭。基礎設施成為制約村民發展的瓶頸。在縣鎮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5月份,2公里的烤煙路已經修通并硬化。看著平坦寬敞的水泥路,村民李洪義感慨地說:“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大車都能開進來了,以后買肥料、賣煙葉再也不用發愁了!”
望著滿眼的青山綠水,合計著全村的發展規劃,村文書程賢忠屈指和大伙兒一起算賬:“經過這輪扶貧,村里30多畝在建的食用菌產業園9月底即將投產;3000多畝油用牡丹土地流轉手續已經完善,村里的86戶貧困戶將從中受益;1200多畝烤煙喜獲豐收,全村綜合增收240萬元。雖然苦點累點,但很值。”